蔣百里將腦海中的整編思路給說了出來:“我的想法是,桂系在廣西的十萬大軍,加上已經在桂系紮根的山地師,合編為國防軍第四集團軍,也就是我一直所說的山地集團軍。擴軍完成後,第四集團軍一共下轄第十一軍,第十二軍兩個軍…。”
“第十一軍由山地師擴編而來。楊顯昆升任為第十一軍中將軍長,第十二軍由原桂系軍隊整編而成,白崇禧副參謀長兼任第十二軍中將軍長。同時,任命白崇禧兼任第四集團軍司令。楊顯昆兼任第四集團軍副司令…。”
“因為第四集團軍屬於山地部隊,不專門配置不適合山地作戰的坦克師和重炮師。整編完成以後,第四集團軍的總兵力為十五萬人…。”
“最後一條。第四集團軍下屬的六個師長中,三個師長由原山地師三個步兵團團長晉升而成。三位師長由原桂系軍官升任。不但如此,三位擔任師長的原桂系軍官。全部調到十一軍擔任師長,原山地師晉升的三位師長,則調到十二軍擔任師長…。團一級軍官的輪換,由參謀部拿出一個具體方案出來…”
聽到這裡,蔣百里對李國勝所展現出來的統治手腕下意識再投去一絲充滿讚賞的目光。在蔣百里眼裡,只要軍官輪換制度在國防軍內部完全展開,整個國防軍今後效命的物件就只有一個,面前的國防軍總司令李國勝。
不過,讓蔣百里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統治手腕都不是李國勝自創,而是李國勝根據後世共和國對軍隊的管理經驗總結出來的。在後世,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地方政府,無一例外,都採用軍官以及行政長官幾年一次的輪換制度,避免軍隊以及地方上出現拉幫結派的現象。
將命令一字不漏的全部記錄下來後,蔣百里迅速轉移話題,開口問道:“總座,除了山東,東北三省,廣西以外,就剩下遠東一帶的駐軍了…。針對駐紮在貝加爾湖一帶的熊少文所部,不知道總座有什麼擴編想法…。”
李國勝想也沒有想就回答:“貝加爾湖是擋住蘇聯紅軍再次從遠東入侵我們的戰略要地,僅憑一個師,絕對守不住…我的意思是,將熊少文所部擴編為國防軍第十三軍,直屬國防軍總部領導。同時,成立貝加爾湖軍管區,由十三軍軍長熊少文兼任軍管區司令。”
“另外,為了防備蘇聯紅軍的機械化進攻,加強給十三軍的坦克團升級為坦克師,除了編制內的混編炮兵師外,再加強一個重炮師的重火力…部隊整編完成後,第十三軍的總兵力為八萬人,為國防軍十三個軍中兵力最多的一個野戰軍…”
“是,總座…”
所有野戰部隊整編完畢,接下來就是國防軍幾大直屬部隊。看到面前一臉為難的蔣百里,李國勝沒有猶豫,直接開口道:“警衛師擴編為全機械化警衛軍,張虎嘯擔任中將軍長,下轄三個機械化警衛師,一個總司令部直屬警衛團,一個坦克師,一個混編炮兵師,一個汽車運輸團,總兵力十萬人,駐地瀋陽…。”
“特戰師改編為特種作戰司令部,李小虎擔任中將司令,下轄一個特種作戰師,一個特種兵訓練基地。除保留一個特種作戰師的兵力外,專門從全軍挑選優秀兵員,協助各集團軍,各軍,以及各師組建相應的特種作戰團,特種作戰營,特種作戰連,駐地由李小虎司令自選…”
“裝甲師擴編為裝甲集團軍,孫立人晉升為中將軍長,裝甲集團軍一共下轄三個重型坦克師,一個重炮師,作為國防軍唯一一支戰略突擊力量存在,駐地為同蒙古進行交接的四平一帶…。”
“炮兵師擴編為國防軍直屬戰略炮兵部隊,餘顯生晉升為中將司令。戰略炮兵部隊一共下轄一個超口徑重炮師,三個自行重炮師,三個自行火箭炮師…”
“空軍取消師一級編制,擴編後的空軍一共下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