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片混亂的戰場上,雖然關羽和文丑都騎著戰馬,可實際上更像是兩個被圈在八角籠裡的巨人。
騎戰常用的技巧根本用不上,因為戰馬根本沒有衝鋒的機會,兩人只能憑藉著自身的力量在馬上與對方拼招式,各自施展自己的本事。
這對於不僅自己更為高大,而且胯下馬也同樣更高大的關羽自然更有好處。
佔據了更高的位置,就能夠更好的發力,更好的展開自身的武技,壓制對手。
再加上關羽所用的青龍偃月刀本身就沉重異常,兩人對戰十幾個回合,文丑就被打到了下風。
更讓文丑擔憂的是,隨著他被關羽纏住,他手下計程車兵也在崩潰,越來越多的劉備軍士兵出現在了文丑的眼中。
在文丑的眼裡,等到對方大軍圍攏上來,他可就想逃也都逃不掉了。
所以,文丑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虛晃一招就要退走。
可是,如今周圍到處都是士兵他根本是插翅難飛,反而是被關羽追了上來,不得已只能是背對關羽扭頭反身與關羽交手。
如此戰法豈能長久?
不多時,文丑一個大意,被關羽一刀劈斷了手中兵刃。
見狀,文丑俯在馬上,想要逃跑。哪曾想,前面逃兵正在逃竄,長槍正對著戰馬的頭顱。戰馬受驚高高抬起前蹄,讓文丑正好是被關羽追上。
隨著青龍偃月刀劃過一道銀光,文丑的頭顱和他戰馬的頭顱一齊被斬斷。
隨著文丑被關羽一刀斬殺,袁紹的中軍一下子是潰不成軍。
袁紹只能是讓兩翼正在和關羽所部交戰的部隊集中起來組成第二道防線,並且還把自己的親兵都加強到防線之上。
並且袁紹的親兵受命,所有退卻計程車兵都不得穿過防線,甚至是靠近都要殺無赦。
很快,袁紹的第二道防線之前就有了一排屍體。不是來自於劉備軍的攻擊,而是袁紹親兵為了阻止關羽軍進攻,所殺死的潰兵。
這樣一來,袁紹軍總算是穩住了一條防線,一條足夠組織陣型的防線。
面對這樣一條防線,全部都是以全身著甲的袁紹親兵作為防衛力量,即使是關羽也不敢輕易衝上去。
只能說,袁紹在與劉備多次交戰之中還是有了不少長進,知道如何才能夠在交戰不利的情況下組織防禦,讓失敗不會變成一場潰敗。
更重要的是,隨著關羽發動衝鋒,袁紹已經讓左右兩翼的華雄和公孫瓚分別機動到了側翼,開始威脅到側翼的安全。
要不是于禁早就讓弓箭手準備了拒馬工事,很可能就會讓己方側翼遭到極為慘重的損失。到時候,不說能不能取勝,全身而退都不可能。
而且於禁派出來的傳令兵也已經告訴關羽,太史慈前往華雄和高覽所在的一翼,應對華雄的騎兵衝鋒已經停下來了。而另一邊,還在和張合與公孫瓚所部作戰急需支援。
關羽於是讓傳令兵叫于禁回來指揮中軍重組陣勢,而他本人則是帶著騎兵們前去支援張合和公孫瓚所進攻那一翼。
不過,等到關羽的重騎兵到達戰場之後,公孫瓚和張合的進攻也就停止了。
因為關羽的重騎兵速度雖然很慢,也無力追擊公孫瓚引以為傲的白馬義從。但是,重騎兵們躲在陣線之後,足以威懾到公孫瓚的騎兵的衝鋒。
而用騎兵和步兵對射,公孫瓚可沒有把自己珍貴的騎兵隊葬送在戰場上的興趣。而缺乏騎兵支援,張合自然也拿不下劉備軍的陣地,只能是後撤。
於是,這場戰鬥的雙方,就這樣再次默契的分開了。
雙方再次留了百步的空間,只不過這片土地上已經吸滿了鮮血,數千袁紹軍精銳就此戰死沙場,劉備軍也損失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