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拜訪高覽的人是張合,一位和他共事多年的將軍。
本來劉備也沒打算讓這位剛剛投降的將軍參與到這場行動中來,畢竟誰都知道,這策反的使者可不好乾。
一方面張合可能復叛,另一方面對於叛徒袁紹軍未必不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所以,當張合主動找到關羽請纓出使的時候,關羽就讓他去找了劉備。
面對張合,劉備選擇了與張合把臂同遊一輪之後,就同意了這個做法,絲毫不擔心張合叛歸的可能性。
而面對這位老友,高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還是選擇把張合迎了進來,要知道他們兩個關係在河北眾將裡本就不錯,如今更是如此。
等張合入城,與高覽分賓主落座之後。高覽開口問:
“儁乂(張合的字),你為何來此?可是逃出敵營了?”
“高將軍,你這是明知故問了啊!”張合就平靜得多了。
“什麼?你難道?”
看著高覽故作震驚的樣子,張合繼續平靜地說道:“如今我布衣前來,自然是要為劉備軍做說客。”
“你……唉……我等深受袁氏厚恩何以叛之?”高覽甩手道。
“你我食漢祿為漢臣,何時成了他袁氏的臣子?更何況,袁氏自稱仲家叛心已現天下當共討之!”
張合這話說得義正詞嚴,但是確實只有一半是對的,那就是張合和高覽本來確實是漢軍將校。因為袁紹是冀州刺史,所以才成為了袁氏的將領,稱不上是袁氏之人。
可是,袁氏自稱仲家之時,張合和高覽也沒有提出什麼意見,甚至還繼續為之效力。所以,提忠於漢室對他們來說,與其說是一個信仰,不如說是一個藉口而已。
所以,高覽開口問:“漢室袁氏之是非,不是我一介武夫看得清的。儁乂(張合的字),你看我雖坐困此地,但是兵精糧足,城固池深。你覺得我何必要轉投劉備?”
“唉,當初我在黎陽也曾如此想過。但是,袁氏大軍根本未至。我坐困四個月,最終是本部人馬全軍盡墨,自己也不得不投降。如今高兄我來勸你,就是怕你重蹈覆轍啊!”
見張合說得情真意切,高覽也知道這回是真的說到了關鍵問題。他很清楚,在劉備軍現在的進攻強度下,他肯定守不了四個月,甚至一個月都難。
只是,朝歌的價值非黎陽可比,高覽還想著守住之後可以在袁氏更進一步呢。
看到高覽的猶豫,張合開口道:“高兄,你就算堅守成功,手下部曲又還能剩下幾人?無兵之將,在袁氏可排第幾?”
“那也好過在劉備軍中,只做一小校。劉備軍中,諸將親兵之外無有部曲,那我等何以寄身啊?”
“高兄,這就是你不知劉氏強在何處了。這兵卒既然非是諸將部曲,卻又能保持戰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我都知道,這樣的精兵有多難得。這樣的兵馬,劉備手下有十萬人。你覺得袁氏能夠對付這支兵馬嗎?”
“這……”在這個問題上,高覽遲疑了。與劉備軍交手之後,他知道劉備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可怕,有多強。
而這樣一支大軍的戰鬥力,足以在戰鬥中碾碎大多數對手。如果這樣的大軍與袁氏兵馬作戰,勝負之數對袁氏自然是不利。
可是,朝歌城就是劉備軍圍點打援的目標,劉備軍想要拿下這座城池,同時也是在邀請袁氏進行一場會戰。
對於與劉備軍進行會戰,高覽很清楚,那都打了這麼多次,練了那麼多年兵,最好的結果不過是不勝不敗。
如果沒能取勝,那高覽的結果似乎也沒什麼變化,只是空耗生命罷了。
所以,高覽還是猶豫道:“只是,那也要看主公(指袁紹)能否解圍再說。要我現在投降,那怕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