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顧南行的全力支援下,劉備軍主力除了冀州方向田豫統帥的十營步兵和五營騎兵,徐州方向黃忠和劉寵共同指揮的十五營步兵,五營水兵和五營弓兵之外,正規軍全部集結到了東郡。共計是有五十五個營的步兵,十五營騎兵和十五營弓兵,以及五營的水軍,算上輔助人員,是真正的十萬精銳。
而這樣一支大軍背後,那也是劉備軍頂尖的將領和謀臣盡數集結。武安國和鮮于輔這樣在歷史上留過名的將領,就只能在徐州和冀州參與守備作戰。審配這樣的謀士也只能是在冀州安排針對袁紹的防禦。
劉備軍在這場戰爭裡也把主力分成了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主攻方向,向河內的滎陽,這一路由劉備親自率領。
這滎陽可是天下交通要害,南北交通都集中在這裡,拿下滎陽,就等於是切斷了河南和河北的關聯。這樣之後,袁紹的魏郡就徹底失去和南方袁氏的主要溝通渠道,很難再互相支援了。
這一路,劉備親自率領張飛、趙雲、于禁、高順等人,帶領三十營步兵、十營弓箭手和八營騎兵,再加上甘寧率領的五營水兵構成。給他參謀軍機的是陳宮、龐統和諸葛亮,以便更順利的發動進攻。
第二路也是向南進攻陳留,主要目的是阻礙袁術提供的援軍,並且策應第一路主力和第三路的友軍。所以,這一路由關羽率領,手下更有太史慈和魏延這樣善於作戰的將領,率領六營騎兵和十營步兵,擔負牽制敵軍之責任。
當然,劉備也深知對手難以對付,把賈詡這個自己手下最重要的謀士安排和關羽配合,希望他們能夠合作取得戰果,攔截袁術可能派出來的大軍。也是一支機動兵力,隨時支援其他戰場。
第三路兵馬由徐晃率領,主要目的是進攻定陶,牽制袁術的兵力,吸引袁氏的注意力,並且策應徐州方向的友軍。劉備軍可沒人真的要把孫氏不會為袁氏出兵當成是真的,這一路策應也是必須的。
為了更好的攻取袁氏腹地的城池,這一路的主要謀士是兗州陳宮和擅長與各路豪傑溝通的徐庶,而隨行的將領包括臧霸在內,都有一些指揮攻城或者結寨的經驗。
大軍在九月初一出征,正好趕在秋收時節,分別從駐地大舉出發。
率先進軍的是關羽所部。
關羽親率士兵乘小舟過河,趁著夜色殺入袁術軍設定的營壘,一夜之間攻破袁術軍沿河設定的三座大營,然後是大舉進攻。
以騎兵的機動性在整個陳留郡和濟陰郡北部收繳袁氏的糧草和稅收。
這就是長期作戰的基礎,糧草和輜重,甚至是人民。
這也是為什麼保持攻勢具有如此大的優勢,讓軍事家們趨之若鶩。守城當然比攻城容易的多,少數兵力加上民夫守城,可要比能夠用於進攻計程車兵便宜多了。
可是,只是防守一方面對士氣不利,更重要的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是,對方會奪取你城池防禦所依賴的生產能力。沒有了生產能力支援,城池就起不到防禦的作用,反而是消耗物資的黑洞。
從一座城池向另一座城池大量運輸物資,在不能借助水路運輸的情況下,那就意味著巨大的消耗。
除非,這座城池能夠庇護後方極大範圍的區域,否則不能靠自身維持防禦的城市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
這也是劉備軍在規劃戰術的時候,死守的防線就是泗水沿線,而且要防禦徐州方向。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維持沿線城市的後勤給養,並且保證後方青州作戰補給基地的安全。
可是,隨著鄄城被攻破,濮陽被劉備軍控制,如今整個兗州腹地自然就完全被劉備軍的兵鋒覆蓋。在劉備軍的騎兵面前,幾乎沒有什麼天然的阻礙,阻止他們在秋收時節將袁氏的收入洗劫一空。
原本劉備軍不經常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