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兒跟著暎兒一起去南書房唸書去。”
徐鸞心裡高興起來,能在南書房跟著皇子們唸書的,一般都是王府的世子和公子,還有勳貴或者二品大員以上人家的少爺們。她的丈夫外放時候不過是正六品的通判,是沒有資格送孩子進南書房的,徐鶯現在發話讓她們將文哥兒送進南書房去,則全是徐鶯的恩典。
孟家是讀書人家,以後子嗣的前程也只能靠讀書。不說南書房裡的先生是教導皇子唸書的,全是翰林院裡的大儒,不知比外面的請來的先生好上多少倍。單說南書房裡面的學生,全都權貴人家的孩子,跟他們成為同窗,小時候是一起玩的玩伴,長大了這些交情就成了人脈。
徐鸞高興的幾乎要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才想起什麼,跟徐鶯道:“謝謝姐姐。”
徐鶯拍了拍她的手,然後又想起什麼,又問她道:“你和妹夫外放這麼多年,怎麼除了文哥兒,沒有再添一個哥兒或姐兒?”說著又有些擔心的問道:“是不是妹夫……”她是怕孟文碩寵愛妾室姨娘之類的,將徐鸞冷落在了一邊,所以這幾年她才沒有孩子出生。
徐鸞搖了搖頭,道:“沒有的事,相公對我挺好的。”
孟文碩對她不算差,這麼多年身邊也沒有妾室,只有她開臉放到他身邊伺候的一個通房,而孟文碩也不常去這個通房屋裡。加上孟文碩大概因為自己就是庶出的原因,加上當年他的生母因為生了他心生歹念,害死了嫡妻,差點弄得孟家家散,所以孟文碩一直覺得妾室通房有了孩子就容易心大,並不準備讓庶子庶女出生。而他們只有一個嫡子明顯是不夠的,孟文碩也想多生幾個孩子,所以對生孩子的事也努力。
但有時候生孩子這種事就是無奈得很,她身體沒事,孟文碩身體也沒事,但這四年就是一直懷不上。當初文哥兒,她也是進門兩年多才懷上的。大概真如大夫說的,她就是那種天生不容易受孕的體質吧。
徐鸞沒有再多說,只要不是因為他們夫妻出現了問題就好。剩下的就只能靠緣分。
徐鸞握了握她的手道:“你也不用太著急,你既然能生第一個,就總能生第二個。”
徐鸞道:“我不著急,反正我也有文哥兒了。”她以前還是著急的,但現在卻是看開了,與其總擔心生不出第二個兒子,還不如好好將文哥兒這個現在唯一的孩子教導好了。
徐鶯點了點頭,又問起道:“你現在回了孟府,那你和你大嫂的關係?”
當初徐鸞在離京跟孟文碩一起外放前,還跟孟宋氏鬧了一場,那一次是幾乎差點撕破了臉。起因是孟宋氏提出徐鸞既然要跟著孟文碩外放,文哥兒還小,不如將文哥兒留在京中讓她來照顧。孟文碩大概是敬重孟宋氏這個照顧他長大的長嫂,又覺得讓孩子跟著他們外放會受苦,所以沒有跟徐鸞商議就答應了。
但結果徐鸞卻不肯,徐鸞好不容易生了這個兒子,怎麼願意母子分別。更何況孟宋氏一心一意想要個兒子,將兒子交給她養,她都怕孟宋氏將孩子養得只親她這個大伯母了。加上外放的地方並不是什麼苦寒之地,孩子那時候又已經滿一歲了,徐鸞認為絕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外放。
結果因為孩子的事,妯娌兩人鬧出了一場大戰,是孟文敷用丈夫的威嚴和徐鶯用貴妃的權勢壓下去的。
當時那件事一完,徐鸞就跟著孟文碩外放了,這沒什麼,但如今徐鸞要在孟府同孟宋氏相處,孟宋氏又是長嫂,她是怕徐鸞會受為難。
徐鸞卻有些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姐姐放心吧,現在我大嫂可為難不了我了,她自己都自顧不暇。”說著又有些幸災樂禍的道:“姐姐不知道吧,我不在京裡的這兩年,孟家居然是大伯子的一個姨娘在當家。”
徐鶯在京裡卻是沒有聽到這樣的訊息,不由問道:“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