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這部棒子國抗‘中’神劇,是2018年棒子國票房亞軍。
這部電影讓棒子國人看了血脈僨張,卻改變不了其心底的自卑。任何一個有文化素質的人,都能看出棒子國難看的吃相。
裡面最離譜的就是‘射中帝眸’情節,棒子國的一些歷史學者反覆強調,當時李世民親臨一線,被射中眼睛是件很正常的事。
要他們這種邏輯,李世民打了幾十年的仗,眼睛早被射瞎一百次了。
電影中很多對歷史性事件,居然參照棒子國古代通俗小說,把歷史同人文當成歷史學來研究。不得不佩服棒子國的無恥程度。
最後說回來,安市城在如今遼寧省大石橋市,完完全全發生在華夏國境內,關你棒子國什麼事?
言歸正傳,第二天的安市城前,薛仁貴帶領一千先登隊伍,整裝待發。
沐風為其全體加持刀槍不入,薛仁貴繼續特別照顧,所有狀態加滿。
經過昨天那十多個與薛仁貴一起衝陣的戰士們宣傳,如今沐風的傳說,已經在軍中蔓延。
眼瞅著有刀槍不入的福利,還能先登立功,這一千個名額差點被人擠破頭。最終讓薛仁貴自行挑選了這一千人。
隨著一聲令下,一千人推著三輛攻城車,頂著落石箭雨,開始攻城。
薛仁貴各種狀態加持,勇不可當,第一個衝上城牆。領著身後士兵,往城門處殺去,所過之處人仰馬翻。
不一會城門開啟,早已準備多時的李積帶領唐軍殺進城裡,安市城告破。
不過一天時間,薛仁貴又提著安市城城主的腦袋,來李世民面前論功行賞。
可惜此時的安市城並沒有放在李世民的眼裡,分量還不足以升官,更何況李世民認為沐風的作用更大一些,只是賞了一些錢財把薛仁貴打發走。
薛仁貴照樣很高興,這功勞來的太輕鬆,屁顛屁顛站到沐風身後祖師長祖師短的伺候著。
原歷史中薛仁貴留下了許多傳奇典故,比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
其中一半以上傳奇故事發生在高句麗,可以說是高句麗成就了薛仁貴。
如果有命中註定的說法,那高句麗命中註定被薛仁貴收拾,無論是歷史上,還是這次。區別只是時間提前了十年而已。
對於歷史上讓整個半島三韓民族叫爸爸的人,而且這人還殷勤地喊著沐風祖師爺,沐風當然打算繼續締造薛仁貴的傳說。
“陛下,如今安市城已破,高句麗必然聞風喪膽,何不讓薛仁貴領著本部人馬為先鋒,我從旁策應,一路攻城掠地至平壤城下。”
李世民當即點頭同意,令薛仁貴率兩千人一路喊開城門,不開門的直接破城殺城主。讓李積率一萬人跟在後面接收城池降兵。
李世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次沐風對戰事如此上心,猜測難道是對薛仁貴這個小將有特殊感情?看來這個薛仁貴的官職還要提一提。
不過能早點結束戰爭也好,聽說這裡的冬天要人命,早點打完早點收工。
這與沐風的計劃完全吻合,他就是趕時間才這麼上心的。
為此還對薛仁貴率領的這兩千人,全部加持速度,連馬都不放過,一路朝平壤的方向衝過去。
此時,淵蓋蘇文在平壤這裡調集兵力,準備繼續北上與李世民再來較量一次。
他目前已有五萬人軍隊,但並不急於出發。
心裡想著:反正現在唐軍攻打安市城,根本不可能那麼快攻下,安市城那地方有多難打他心裡最清楚。
再說安市城城主與他不對付,最好與唐軍兩敗俱傷,時間拖到冬天,那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