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政權為西漢建昭二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於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境內。
公元五世紀,高句麗南進朝鮮半島,佔領禮成江、漢江流域等地,並於公元427年遷都平壤,與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新羅爭雄,史稱“後三韓時代”。
此時高句麗地跨今我國東北地區與朝鮮半島北部。
高句麗滅國後,其國內百姓大多數融入我國,成為少數民族。所以這次滅國高句麗,神器是不可能會有的。
另外棒子國所在區域今由新羅和百濟兩國共同瓜分。這兩國目前乖巧的很,李世民沒借口揍他們。
棒子國地盤無法攻略,但滅國高句麗仍然會對其產生影響。
因為半島的深淵入口正好開在兩國邊界的三八線上,此次滅掉高句麗,改變其地區歷史,必然會影響深淵入口變化,到時候可提前佈局。
此次李世民令李世??六萬走陸路,張亮四萬走海路,兩路大軍壓境。
高句麗這地方山高路遠,天然與中原王朝隔絕。
中原王朝如果想打高句麗需要在早春進軍,祈禱傍海道不下雨能順利透過。
然後渡過泥濘的遼澤,隨後面對遼水防線正式開打,等清理乾淨遼河平原後,再越過長白山脈去突破鴨綠江,之後再南下平壤。
此時唐軍主力南下,進至安市城境內,縱兵攻城,高句麗北部都督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高句麗、靺鞨兵前來救援安市城。
唐太宗先是示敵以弱,將15萬高句麗援軍誘至安市城東南8裡處。
命李積率15萬名步騎兵在西嶺佈陣,長孫無忌率精兵11萬做為奇兵從山北穿越峽谷衝擊高句麗軍陣後,唐太宗親率4000步騎兵偃旗息鼓登上北山,敕令諸軍以鼓角為號,一齊出擊。
這就是著名的安市城之戰,唐太宗以三萬人圍殲高句麗十五萬人。
三萬人能擊破十五萬人,都已經歷史名將水平,到唐太宗這裡打成圍殲戰。
這在其他人看來天方夜譚之事,在唐初的這批亞洲最強天團看來,都是基本操作。
當初他們最險的時候3500人破陣十萬,跟當時相比,三萬圍殲十五萬那屬於相當富餘的戰。
沐風到達時,雙方陣勢基本擺好,李世民的圍殲戰即將打響。
此時李世民站在帳前高地向遠處眺望。沐風御劍從天而降,落到李世民前面,周圍親衛緊張戒備。
“陛下,別來無恙,可還認得貧道?”沐風行禮問道。
已經年近五旬的李世民看見御劍而來的沐風,那一顆早已古井無波的心,突然瘋狂的跳起來。
作為一個帝王,他的功業足可青史留名。國家疆域越來越大,他卻越來越老。但這是自然規律,凡人無法改變。
每當這個時候,他非常能理解秦始皇最後瘋狂求取仙丹的行為,要是能長生不死,誰能頂住這種誘惑?
常常在午夜夢迴間,濃濃的不甘充斥著他內心。年輕時出現的那個御劍飛行身影,又會在腦海裡浮現。當時如果他能帶我去修仙,現在該是何等光景?
而如今三十年過去了,當初那個御劍飛行的身影又出現,相貌沒有一點變化,這豈非神仙?此次無論如何都要讓他帶自己去修仙,至不及也要留下仙丹妙藥。
“你……你是沐風道長?道長真是神仙中人,三十年過去,風采如故,令人羨慕!”
李世民上去熱情地挽住沐風,生怕他再次飛走。
沐風有點不適應,一個老男人拉拉扯扯的幹什麼?又不是美女。不動聲色地推開他說道:“不過是些許駐顏之術,不足掛齒。”
李世民察覺到沐風動作,也知道自己表現太過心急,深吸一口氣,平復一下心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