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洪承疇率領二十一萬明軍主力北上松山的同時,乳峰山這邊也是旌旗招展,清軍各旗旗主、奴酋也紛紛趕到這裡彙集。
乳峰山之名源於女媧補天的傳說,當年老奴努爾哈赤逃難,逃到乳峰山峰頂一塊巨石上,連困帶累睡著,而這塊巨石傳聞就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靈石。
因此,滿清入關後,便將這塊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好好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愣是因為老奴睡了一覺,就被活生生的玷汙了。
乳峰山由無數大小丘陵山嶺合成,面朝錦州一面大多地勢平緩,面對松山一面,則是山嶺起伏、丘陵不斷,不過快到主峰處,山勢卻略顯陡峭,且嶺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銳步兵,騎軍與戰車是上不去的。
此時乳峰山東側數百米的山脊上,女媧補天處三塊險峻的巨石聳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在巨石旁,一杆高大的黃龍大傘高高撐起,大傘下,皇太極驅動著非常肥胖的身體站在山頂,正向遠處眺望著,再搭配著皇太極那黝黑、長滿鬍鬚的臉龐,當真是如同野豬皮一般,生動而又形象。
在黃龍大傘的旁邊,一眾滿清貴族、滿蒙八旗旗主、固山額真、貝勒王爺不等恭敬的站著,眾人在烈日爆曬下,已經全都汗流浹背,衣服都已經全部溼透,但是此時眾人卻都一動不動,也如同皇太極一樣,朝著山頂下面眺望。
而沿著山脊處,又佈滿了滿清精銳的巴牙喇營韃子兵與葛布什賢韃子兵,這些精銳士兵全都身披三層重甲,即便是在烈日之下,也是一動不動,如同一座座鐵甲雕塑一般,與周圍獵獵作響的旌旗一起,給乳峰山平添了幾分蕭殺之氣。
皇太極看著山下許久,忽然問道:“洪承疇、劉衍等明軍各部,從杏山方向進軍了嗎?”
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急忙出列,來到皇太極身旁跪下,回答道:“啟稟皇上,洪承疇各部已經出發。根據哨騎回報,明國兵威極盛,二十餘萬大軍步、騎、炮交加,來者不善!”
皇太極此時鬆了一口氣,明軍主力終於來了,萬般準備就是為了這一天,只要將洪承疇所部擊敗,明國就是待宰的羔羊,大清終將天下無敵!
因為老奴之故,滿清上下都將乳峰山視為神山,將三塊石視為神石。此時皇太極看著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護佑,還是祈求祖宗英靈護佑,眾人也是紛紛望向神石,沉默不語。
良久,皇太極才淡然道:“回山城,商議迎戰方略。”
“嗻!”
隨後在喧囂的鼓樂聲中,皇太極的鑾駕開始緩緩移動,沿著平緩的山脊山嶺,往乳峰山東面而去。一眾將領、旗主、貴族也是紛紛跟隨,而那所為的山城,則是離乳峰山主峰東側數里的一處明軍堡壘,此時已經荒廢,被清軍佔據,當做皇太極的臨時“行宮”。33
那廢棄堡壘是一座石築山城,城池依山勢而建,城內平坦,城外則多山崖。站在山城處,北可觀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松山、杏山等處的堡壘、墩臺都可盡收眼底。
乳峰山為錦州城屏障,山城又為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勢極為重要。不過該城有一個缺陷,若大軍從乳峰山北面進攻。則堡壘難守,清軍圍困錦州城多時,該處山城早被清軍佔去,反作他們盤據要處。
兩天前,皇太極率領精銳援軍抵達這裡的時候,便下令抓捕周邊百姓過來施工,對乳峰山各處進行改造,也學習劉衍一般,開始在山上山下修建各種工事。
乳峰山一帶原本就是少樹木,多荒草,此時那些樹木或荒草,己經全部被砍光或是拔除燒光。此舉一是增強山上守軍的視野,利於於大軍防守,二也是防止明軍用放火燒山之計。
九邊的明軍,每年有出塞燒荒的傳統,每每在草原上大力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