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年,五月下旬。
大漢十三州局勢變幻莫測。
涼州,馬騰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各自出兵或收編、或剿滅境內羌胡異族,及佔山為王的賊寇,大有共踞涼州之勢。
司隸,京兆尹上空陰雲密佈。
大旱之象已現,禾苗盡枯,百姓在田間涕淚橫流,紛紛出逃避難。
賈詡率六萬西涼軍,對長安城虎視眈眈,城內的謠言更是鬧得滿城風雨,致使人心惶惶,官民皆不安。
河內郡太守張楊。
聯合南匈奴單于於夫羅,合兵三萬,於河內郡夾縫中求存。
益州。
劉焉率十萬甲士,據守成都。
曹操雖無入城之能,但其憑藉衛將軍之名,在新都與劉焉對峙,廣漢郡已有百姓離鄉,向其他郡縣避難。
幷州。
管亥領兵五萬,以趙雲為先鋒,與境內匈奴等異族激戰正酣,每次出擊都能有所斬獲,在王粲的治理下,幷州也恢復了幾分生機。
冀州。
太平府與驃騎將軍府分庭抗禮,短期內相安無事。
兗州兩府共分,親如一家。
青州歸屬太平府,徐州除廣陵郡尚有戰事外,其餘州郡皆歸太平府。
大仲府佔據豫、揚二州全境。
因此前三次作戰失利,損失慘重,此時的袁術,已無主動出兵之力,唯有停止征伐,舔舐傷口,以期早日恢復實力。
然而,兩州之地,謠言四起。
民間傳聞。
太平府張府主有洞悉天機之能。
早在去歲之時,就曾斷言,漢室無道,必降巨災,唯有大仲府,府主袁術身負天命,有拯救萬民於水火、平定亂世之能。
如今,其中之一,已然應驗。
如此流言,在兩州之地甚囂塵上,信者眾多,這也為袁術恢復實力,加快了步伐。
幽州。
公孫瓚以四萬兵馬,據薊城而守,與袁紹的十三萬大軍僵持不下。
遼東郡。
公孫度雄心勃勃,手腕亦是不弱,其赴任遼東之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使治下政令暢通,顯平治之象。
更有‘遼東之地、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的美名傳遍天下。
這也讓不少有識之士。
在這個中原動盪、戰亂不休的當下,舉家奔赴遼東避難,如張靖麾下的太史慈,就曾避禍於遼東。
交州士燮同張楊一般。
並不敢主動招惹大仲府,只想據交州一地,保一方安寧。
荊州。
劉備舉義討袁,聯合陶謙三戰袁術,擊潰大仲府十萬大軍的訊息,此際也傳遍天下,其能征善戰、忠貞體國的形象,也印入了百姓腦海。
這天,朝廷的詔書。
在一路兜兜轉轉之下,總算是落到了劉備手裡,劉協不但封其為左將軍,更讓其兼任豫州牧,享開府之權。
只不過這封詔書下得太早。
那時候的劉備身在豫州,身邊還有過萬兵馬,如今這份詔書,卻是來得有些遲了。
“哈哈!”
待劉備接詔以後,劉表朗笑道:“玄德賢弟,恭喜恭喜啊!”
朝廷這份詔書。
可說是極盡隆恩,直接把原本只是縣令的劉備,抬到了與劉表同樣的高度。
現在的劉表。
氣性還不是十年以後,其同樣有著雄心壯志,若非荊州為世家掣肘,他肯定不會這般安分。
如今劉備有了官身。
他也能更好的對其觀照,麾下的這些個世家,也不好再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