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初不少政治事件。
當初,宇文化及就是在,薛世良、牛方裕、唐奉義、元禮四人的幫助下,這才殺了隋煬帝。
後來宇文化及被剿滅,四人中,前三人都被髮配到了地方上。
只有元禮,在自己父親的運作下,得以回到長安,並且還在大唐十二衛裡,擔任著將領的職務。
元禮前不久,還參與了梁師都之戰,升任為左衛中郎將。
就是元禮勸兩人別去地方任職,如今的大唐,政治波雲詭譎的時候,大量官員被裁減。
兩人在來到長安後,也打聽到一些訊息,知道這來勢洶洶的官員裁減。
可以說,如果不是官員裁減,李世民不打算再繼續多任命官員,也不會讓他們這些,刺史的副手別駕頂替刺史的位置。
但兩人也有所疑問,現在陛下正裁減中央官員,怎麼會願意再增加人員呢?
兩人不懂,但是元禮懂,他家就是政治世家,最關心朝廷的事情。
元禮的父親看出,這是皇上為了打壓老臣以及舊臣,上任自己人使用的手段。
不然,像什麼李壽,不也因為捐錢有功,留在長安,還從縣公,升回了郡王。
前不久,還破格直接任命,舉子張路做了主事。
所以,元禮建議兩人,學李壽為陛下賺錢。
如今,誰都知道朝廷缺錢,只要你能給朝廷賺錢,陛下就會重用誰。
第二天,一道詔書再次說明了元禮的猜想,任命戶部主事張路,升任為金部司員外郎!主管長安東西市場。
薛世良和牛芳裕兩人,這下更相信元禮的話了。
因為公佈出來的詔書上說,張路給陛下出主意,能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
張路自從被李恪打了一頓,就被戶部尚書故意冷落起來。
按照戶部尚書裴矩的想法,是想等這事過去了,再讓張路做事,免得又去惹李恪。
但張路以為,是戶部尚書覺得自己不向他坦白,覺得自己不是戶部的人,這才冷落自己。
這就是兩人的立場不同,以及資訊差導致的。
但張路想的沒錯,如果張路說,自己是吳王安排進來對付蜀王的,裴矩肯定不用他。
他裴矩從隋朝開始就當官,能在唐朝當上尚書,靠的就是不參與政治。
誰來當皇帝都跟我沒關係,我只是個幹活的。
如果裴矩知道,自己因為袒護了張路,而得罪不少人,他肯定恨死張路。
張路過後心想,既然我當初是陛下點的官,現在想繼續當官,就還得是靠陛下。
張路在金部司這麼久,不是什麼都不幹。
金部司管著洛陽和長安的市場,對於市場價格都有記錄。
張路發現,現在的鐵礦價格一直在漲價,導致金部司負責採購的另一個員外郎,一直抱怨價格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