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好大兒來了,想考考自己的好大兒。
就讓程咬金把話告訴了李承乾。
李承乾沒李世民知道的那麼多,只能按照自己知道的來說。
“利州就在山南道,前不久的時候,山南道不就發生了蝗災,會不會是利州的蝗災嚴重,不得不回去主持局面去了?”
李世民不意外李承乾會這麼說,也可以說這是標準答案,誰都會這麼想。
李世民能想的更深,完全是李世民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李世民只是點點頭什麼都沒說。
第二天,魏徵回到了長安,李世民見到魏徵,魏徵手裡還拿著一條麻布。
當時刺客就是企圖用麻布勒住魏徵的脖子,讓魏徵窒息而亡。
這樣的好處就是,比繩子不容易留下痕跡,讓人查不出是誰殺的,還能給刺客留下逃跑的時間。
魏徵說:
“刺客已經審問出來了,是義安王的人。”
魏徵這話是覺得自己冤,而且還是差點就死的冤。
自己明明沒惹過義安王啊?怎麼會想來殺自己?
連李世民都想不明白為什麼,義安王為什麼這麼恨魏徵。
殊不知,當天就是魏徵說的,要秉公辦理李義宗。
還是魏徵把供詞交到刑部,並且上面還有李世民親筆寫下的《秉公辦理》四個紅字。
連皇上都這麼說了,誰還敢說個不?
李孝常覺得,自己都提前裝可憐讓陛下心軟了,都是魏徵讓自己兒子淪落到被判流刑。
如果不是魏徵,自己的義安王爵位不至於傳不下去。
當初李世民是想用這件事,讓李孝常別再針對三兒子李恪。
只要李孝常說點李恪的好話,李世民也會投桃報李,免了李義宗的罪。
偏偏李孝常卻想靠著自己的功勞,換取李義宗的輕罰。
這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你哪裡來的功勞?
當初只不過是把一個糧倉貢獻出來,又因為姓李,李淵為了能和老二李世民實力對等。
這才被李淵封了個義安王,利州都督,一直吃到現在。
大唐論功勞,排在他前面的一抓一大把。
隨著魏徵的回來,魏徵被刺殺的事情也就瞞不住了,大家都知道了事情。
和魏徵隨行的那麼多人和官員,不可能每個人都口風嚴。
一個個以往和李孝常有點交情的,都紛紛上書參義安王,表明自己和他不共戴天。
李世民看到都笑了,魏徵什麼時候這麼好的人緣了?為了他和義安王劃清界限。
人家魏徵當初被革職怎麼不見你們來求情?
這麼多人的奏書裡,李世民不想見的就是周元生的。
當初周元生就說要小心義安王,李世民還沒表現的重視,現在好了。
義安王刺殺欽差,義安王離開長安,誰都知道了。
但周元生可不會放過李世民,果然寫奏書罵李世民當初不聽自己的,現在放跑了義安王。
李世民只能捏著鼻子,在奏書上說周元生愛卿說的對。
李神通匯報:
“長安東面出現人員集結的現象。”
李神通負責外郭城的城防,如果對城外哪裡出現軍隊集結都不知道,李神通真的該死了。
李世民是宿衛沙場的老人了,根本不把李孝常放在眼裡。
“從現在開始,長安城不準進出,其餘的事情不需要朕說了吧?”
李世民說的是城防的問題,李神通當然不需要李世民交代,自己早就提前預備了。
李世民轉頭對王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