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魏軍營寨。夏侯淵見張頜許久未歸,心裡一緊,忽然有兵士來報,江邊有數十隻大船正駛過來。寨內兵馬聽言,皆有懼色,夏侯淵面色一沉,慨然喝道。
“區區吳賊何須俱哉!!何不隨我前去殺敵!!”
夏侯淵何必,上馬挺槍,引軍便出。寨內兵馬見夏侯淵這般血勇,各個精神大震,隨之進發。卻說淩統、丁奉剛引兵靠岸,正準備突襲魏寨。忽然聽得前方一陣馬鳴聲響,只見夏侯淵引一軍飛殺過來,夏侯淵口中大罵。
“無恥小輩,你等奸計早被我等識穿!!”
淩統聽言,臉色一驚。卻不知夏侯淵是故意而道。丁奉聞言,見魏兵來勢洶洶,連忙與淩統謂道。
“彼軍早有準備,我軍難佔優勢,不如就此撤去!”
淩統聞言,虎目一瞪,厲聲喝道。
“不可!倘若我軍撤走,周、甘兩位將軍,驅趕魏兵來時,不見我等,豈不壞了大都督之計耶!?”
丁奉聽罷,急投眼望向魏軍大寨,卻不見有任何自軍兵馬,疾言厲色說道。
“我料大都督之計,早被張儁乂等人看破,若是彼軍果真中計,如今兩位將軍早該引兵殺至!!這其中必生變故!!”
淩統聽了,臉色連變。此時夏侯淵引兵突進,眼看就要殺來,魏兵各個喊殺,聲勢浩大。淩統死咬皓齒,速叫兵士登船。吳兵聽令,慌亂而走。淩統與丁奉引一軍斷後,夏侯淵驟馬最先趕至,引兵奮勇拼殺。兩軍混殺一陣,各有傷亡。夏侯淵唯恐吳軍反撲,不敢逼得過甚,淩統、丁奉因此得以逃脫。吳軍乘船而走,夏侯淵便叫弓弩手在岸上發箭,淩統亦叫弓弩手在船上射箭,兩軍對射一陣,各自罷兵。待夏侯淵收軍回寨時,比及已是黑夜,夏侯淵急派斥候前往探報。忽然,一陣吵雜聲湧來,原來是張頜、于禁等人引兵撤回。夏侯淵見了,連忙策馬去迎,又見軍中軍士,各個兵甲布血,一看就知經歷過連番惡戰。原來於禁、張頜各引部署前後夾攻甘寧,不久周泰率軍便至,救了甘寧,兩軍劇烈混殺,各有傷亡,直到黃昏時分,遂便罷兵而退。
隨後魏兵各部兵馬歸寨,張頜、夏侯淵等將在帳內議事,各述前事。夏侯淵聽了,臉色連起異色,噓聲一嘆而道。
“幸好懏義察覺甘興霸那部伏軍,否則待其與周幼平追殺至營寨時,凌公績引軍來襲,三軍齊下,我等必敗無疑!!”
張頜亦是臉色凝重,頷首而道。
“如此縝密的計策,想必是出於周公瑾之手。東吳有此人坐鎮,我等萬不可絲毫輕敵,否則悔不及也!!”
夏侯淵、于禁聞言,皆有餘悸,紛紛應和。
江南戰事交著,且觀西川戰事。卻說劉備見攻取葭萌關不下,遂命諸軍據守營寨,把守關口,以防西唐大軍。時日,各部西唐兵馬陸續趕至葭萌關。文翰聽聞前事,遂重賞關羽、魏延,犒勞三軍,待大軍歇養數日後,養精蓄銳,便起五路兵馬,聲勢蓋天地殺往蜀軍營寨。文翰自領中路,左一路關羽,二路魏延,右一路趙雲,二路張遼。每路各帶一萬人馬,漫山遍野地殺往蜀軍營寨。
時劉備率領諸將,登山而望,眼見西唐五路軍馬聲勢蓋天地撲殺過來,諸將各有懼色。劉備面色陰沉,與諸葛亮冷聲謂道。
“文不凡不動則已,一動便是如此驚天動地。看這陣勢,他是欲要一戰攻破我軍!!軍師可有計策應付!?”
諸葛亮聽言,皓目一眯,凝神而到。
“大王不必多慮。亮自有計策應付。”
劉備聽言,心神一定,似乎對諸葛亮有著極大的信心,便是說道。
“好。竟是如此,諸軍便交由孔明調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