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張飛從後進發。待諸葛亮趕到南郡時,當時黃蓋已從細作得知,諸葛亮起兵三萬取路上庸入川,便是無慮,將江上把守的巡邏船隻,大半撤走。後來諸葛亮來到南郡、長沙界口,先命兵士停靠一日,又與兵士傳令,今夜三更,江中必起大霧,待時可迅速過之。兵士多半不信,但卻不敢造次,當夜飽食歇息,就等霧起。哪知到了三更時分,果然江中起霧,漫天遮蓋,難以看清數米範圍內的景象。荊州軍立馬乘船快走,在江上巡邏的江東軍卻因霧大,早已紛紛回去巷口。於是,二萬荊州精兵,便神不知鬼不覺地過了長沙界口,數日後趕到了夷道,向巴東火速進發。
而就在數日前,伊籍收得諸葛亮派人傳來的密信,得知諸葛亮所領的二萬精兵,已瞞天過海,渡過了長沙界口。伊籍當下命令二萬百姓,加快程序。而因為輜重器械之物,皆隨諸葛亮那部兵馬所押,故而伊籍軍的行程比關羽料想中的要快了許多。
張飛聽著伊籍一一將諸葛亮之計道出,臉色一連變化不止,暗裡連連稱妙。聽罷,張飛卻故作惱怒,仍舊瞪大著一雙惡煞的環眼,死死瞪著伊籍。伊籍見張飛不依不饒,暗裡叫苦,連忙投去眼色,向簡雍求救。哪知,張飛忽然靠近伊籍,低聲附耳而道。
“你戲弄我之事,我可就此作罷,不過我適才喝罵軍師之言,你可萬萬不能告之。否則我生拔了你的皮!!”
伊籍聽後,哭笑不得,哪裡敢忤逆張飛,當下就是應諾。隨即張飛便引著伊籍、簡雍,還有一眾百姓入寨歇息。數個時辰後,張飛召伊籍、簡雍過來議事。伊籍、簡雍紛紛入帳,拜禮畢。張飛坐於高堂,凝聲問道。
“軍師既走水路,那我等又該如何!?”
伊籍似乎早料張飛有此一問,遂便答道。
“軍師有令。將軍依原路而行便可。”
張飛聽了,不由眉頭一皺,甚是苦惱而道。
“彼軍勢大,更有關雲長坐鎮,就憑我軍這等兵力,如何得過?”
伊籍聽言卻是笑了起來,不慌不忙而道。
“三將軍此言差矣。關雲長雖是厲害,但據三將軍適才所報,彼軍糧草被我軍燒燬過半,糧草乃軍中命脈,眼下彼軍必然人心惶惶,軍心不穩。更何況,今日我分明帶了許多援兵過來,倘若使用恰當,亦不見得勢弱!”
張飛聽罷,猛然醒悟,好似察覺到一絲伊籍話中之意,急呼道。
“機伯言外之意?”
“呵呵。若無經過正面廝殺,那關雲長卻不見得,知我所率援軍乃是百姓。依我所見,今夜那關雲長大多會撤離此處。不過為保萬一,三將軍可如此如此。”
伊籍笑容燦然,當下教落張飛一計。張飛聽了,捂掌大笑,連稱計妙,遂依伊籍所教,各做安排。
卻說到了夜裡三更,西北軍皆以飽食,準備撤軍。關羽命徐庶引輜重糧草先行,他則親率三千兵馬斷後。徐庶引著大部人馬,押著輜重糧草剛退許久。猝然間,四周擂鼓大作,四面八方不斷湧來陣陣喊殺之聲,那聲勢之浩大,如似有千軍萬馬撲殺過來。關羽聽了,臉色劇變,以為荊州軍欲來襲寨,正是慶幸徐庶有先見之明。關羽臉色一凝,遂引兵徐徐退往後山山腰,命兵士埋伏兩側叢林之內。關羽領著十幾員裨將守在路口前。
不一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了過來。只見張飛引著一部五六千的兵馬趕了過來。關羽立馬橫刀,毫無懼色。張飛縱馬趕至,看著關羽,立馬扯聲大吼。
“關雲長,我軍援軍以至,今夜特奉我家軍師過來將你擒下。你何不快快下馬,束手就擒!?”
關羽聽言,心裡尋思,諸葛亮果然來了,當下精神一震,厲聲喝道。
“無義鼠輩,怎敢大放厥詞。若想擒我,便看你有無這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