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在平時接待臣子時就有了一種君臨天下的滿足感。
兩名宮女進來奉了茶,趙佶笑著問杜充,“明州造船情況如何?”
明州就是今天的寧波,是目前宋朝最近的大海港和宋朝最大的造船場所,杜充被貶去明州造船,已經快兩年了。
“啟稟陛下,萬石大船造了四艘,五千石大船造了二十艘,現在在全力建造三千石大船,都是海船,一年後,大概會造到百艘左右,作為海上貿易商船足夠了。”
朝廷為了開闢財源,準備組建一支前往南洋各國的半官方商隊,所以對海船的要求極大,使杜充這兩年忙碌不堪,但杜充卻是想盡早回到朝廷權力中樞,所以他這段時間幾乎都呆在臨安。
杜充話題一轉又道:“陛下,造船已經告一段落,微臣很願意為陛下效力,懇請陛下給微臣一個機會。”
趙佶點點頭,卻沒有回答杜充的懇求,轉頭問黃潛善,“朱勝非是怎麼回事?”
“回稟陛下,應該和原成都都轉運使張吉有關,他是朱勝非的親家,原本是曾秀麟的左膀右臂,曾秀麟被清算後,李延慶卻沒有拿張吉開刀,反而推薦他為三川副都轉運使,官家也很痛快地批准了,這個人情朱勝非要還,應該就是這個緣故?“
“所以他就在關鍵時刻捅了朕一刀,他這個人情還得可真慷慨啊!”
“陛下,估計還是和李延慶在西夏大勝有關係,朱勝非見官家勢頭上升,他便有了投靠官家的念頭。“
“哼!兩面三刀的牆頭草,等朕復位後,第一個就要收拾他。”
說到這,趙佶又道:“朕有件事要交給你們二人去做?”
“請陛下吩咐,臣等萬死不辭!”
雖然這話有點誇張,不過他們的態度讓趙佶很滿意,他便對二人道:“你們去聯絡百官,要求接受西夏求和,發起倡議書,反對滅亡西夏,這不符合大宋仁義立國的德行,聲勢要做大,在民間也放出滅國不吉的讖語,給朕施壓那個逆子創造條件!”
兩人連忙躬身道:“微臣遵令!”
趙佶又對杜充道:“這件事你做好了,朕就把你調回京城,委任重職!”
杜充激動萬分,連忙磕頭,“微臣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微臣會發動所有人脈,為陛下促成此事獻力!”
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二十二)
僅經過了兩天,西夏戰役的風頭便開始轉了,由呂頤浩、範宗尹、黃潛善三人牽頭髮起,近百官官員簽署,一份反對滅亡西夏的請願書便在朝廷中流傳,他們的理由很明確,大宋是仁義之國,身受金兵滅國之痛,僥倖逃到臨安,保全了國家,又豈能把滅國的痛苦再轉嫁到別人身上。
一番話說得大義凜然,倒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共鳴,一時間要求議和,反對滅國的呼聲在朝廷中日漸強盛起來,與此同時,民間也出現了‘夏滅宋亡’讖語,在臨安的大街小巷傳得沸沸湯湯,很快便由採風使將幾條流傳甚廣的讖語報給了朝廷,它們和朝廷反對滅國的呼聲合力,給天子趙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這就是妖言惑眾!“
範致虛狠狠一拍桌子,怒道:“一定要嚴查妖言的來源,將造謠惑眾者嚴懲!”
旁邊高沈憂心忡忡道:“這種讖語並不可怕,可怕是它背後的操縱者。”
“你這話什麼意思?”範致虛轉身注視高深。
高深冷笑道:“範公不覺得這民間的讖語和朝廷的請願書配合得十分默契嗎?”
範致虛沉默了,這件事只要輕輕一戳破,背後的勢力便浮現在水面上,能動員上百名官員請願,尤其是呂頤浩和範宗尹為首,這背後的操縱者除了太上皇,不會再有別人。
而且太上皇做得這麼明顯,這其實就是明著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