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勝敗,忠昭王的確求勝心切,萬事俱在意料之中,而金羽王也正是採納我前時進言,以大敗小勝作誘餌,引其渡河,然元月一過,那龍廷兵將竟半分不動,屢次繞開金羽營寨,再無進攻之舉,反倒在那渭水邊上安營駐防,竟仿似做好了持久作戰的準備。
前方戰報,金羽守將摸不透對方意圖,不敢妄動,而金羽王接戰報未及批覆,這不,方才竟又有急報傳來,據說忠昭王集結兵力,竟好似有意炵關之西。
炵關沿線有三座小城,乾陽、璞陽分居東西兩翼,乃金羽門屯兵之所,此番金羽王有意渭南關,故此特地自金羽後方徵調兵馬屯兵於此,然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今時大軍先頭部隊及糧草已至,主力部隊尚未至,而第三座城池荼口位於炵關西向百餘里,平素即是炵關糧草供給之關鍵,說白了,正是炵關後方糧倉,而今時忠昭王此舉,難道他已識破金羽謀略,欲斷其後方?
龍廷嗣王,果然不好對付。
聽金羽王一番言述,我亦覺情勢不妙,按說炵關一戰,他既然已徵調後方兵力,那麼則許勝不許敗,失了炵關是大事,大量兵力消耗則更加萬萬不能,無怪乎這數日來他愁腸盤結,意欲親臨督戰。
言談至此,我幾番思忖,“金羽兄,你該速速趕往前線,半分不可拖延,還有,千萬不要分兵炵關之西,荼口城小,兵力尚存五千,你若不棄,不妨帶我一同前往,既然今時這誘敵渭南之計是我龍衍所獻,那麼你放心,無論如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一定會盡全力助你謀劃,非但要守住炵關,還要拿下渭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車馬疾行,星夜兼程,不日內趕赴前方,金羽王本意直往炵關,統領將帥截斷龍廷兵力,阻止其進犯璞陽或者荼口,而事實上忠昭王用意荼口,起的是斷金羽一方糧草念頭,然他紮營渭南,按兵不動,恐怕這其中還沒那麼簡單。
初抵炵關,金羽王聞聽那守將詳報戰況,據說最開始龍廷來勢洶洶,發動過兩次合圍,第一次金羽守將全力迎戰,雙方互有傷亡,戰勢不分勝負,再之後金羽有意誘敵,前前後後佯敗三五次,甚至在應對第二次龍廷合圍時,金羽一方還故意讓出了兩道甕城。本來一切按部就班,若無意外,忠昭王應該會以為金羽門兵力欠足,不多久應該集結大批人馬,再次合圍,實未料元月一過,細作回報說龍廷帳下不知自何處請來一位高人,自那之後,沒多久忠昭王便按兵不動,在渭河邊安營紮寨起來。
如今炵關守將兵近四萬,龍廷來犯兵過十萬,以雄關固託,四萬對十萬,應有餘裕,然金羽數次詐敗,龍廷三五試探,若一切順利,在那忠昭王心中,他該認為炵關兵力至多一兩萬,正該再調兵力,一舉拿下,可是,他為什麼偏偏就止步了呢?
“金羽兄,不知炵關之戰雙方兵耗如何?特別是第二次龍廷合圍,那忠昭王麾下損失了多少兵將?”戰報至此,我開口問詢,金羽守將介面應答,他說他等因心存誘敵佯敗之意,雖不敢過多殺敵,然又怕炵關失守,假戲真做,故而在忠昭王攻入第一道甕城時,未敢作太多反抗,不過至第二道甕城時,金羽將官消減了龍廷近近千兵力,還傷了嗣王裨將,大約前後作戰反差較大,忠昭王起了疑心或未可知。
嗯,也許吧。
兵貴奇詭,進退有度,這其中“度”字,的確難以拿捏,哪怕是稍有疏漏,即會讓對方察覺端倪,功虧一簣,不過事已至此,忠昭王既然心生疑竇,只怕他此番棄炵關轉往荼口,指不定亦有試探之意。
聽畢戰報,我思緒良久,而金羽王一旁沉吟,卻道,“龍廷嗣王用兵不俗,棄炵關而先奔糧草大營,難道說那廝竟已預料到本王欲屯兵荼口,故此先切了後路,斷了糧草,然後再合圍炵關?龍衍,你覺得本王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