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真實的訊號跟背景噪音融合到一起,再也無法分清彼此。
更要命的是,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干擾,不論是宇宙輻射還是太陽輻射、星球磁場和各種熱輻射等等,都有可能會對量子糾纏中的粒子產生干擾,所以就算不是觀察狀態中的粒子,也很有可能會有天然的干擾訊號。
“唯有將其中一端的粒子處於絕對無干擾狀態,然後另一端的粒子就能傳遞資訊過來,至於如何觀察獲取資訊內容,那就得要利用另一組量子糾纏粒子來解決問題了!”
李茂業回憶著系統提供的資料內容,專心的理解其中的技術細節。
泰坦星人的量子糾纏通訊技術跟藍星上的不一樣,他們需要先製造出一個“資訊中樞”,在這個中樞裡面存放數以億計的量子素體粒子,然後再想辦法用力場將這個資訊中樞包裹起來,使之與外界徹底隔絕起來,任何干擾都無法穿透這個力場保護。
在製造量子糾纏通訊器時,分別找來兩組粒子跟中樞裡的素體粒子配對糾纏,並且這兩組量子糾纏粒子被分到同一組通訊器裡面,接著就能借助中樞的力場隔絕效果,使得這兩組量子糾纏粒子能夠間接的傳遞資訊而不會受到外界干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簡單點來說,就是分別有abcd四顆粒子,其中bc這兩顆被放進資訊中樞裡進行隔絕,然後ad兩顆粒子則分別屬於不同的量子通訊器裡面的訊號發生元件,並且它們分別跟bc兩顆粒子進行配對產生糾纏現象。”
“通訊狀態時a的訊號傳遞到b,由於b處於無法觀察狀態中,所以它的資訊內容基本完整,因為b跟c被繫結到一起,因此b的資訊會傳遞到c上,進而透過c與d的糾纏傳遞到d上,在傳遞過程中或許會有失真現象,但是不要緊可以透過一定的演算法還原資訊內容!”
同理也可以透過d來向a傳遞資訊,但是a和d都無法影響到對方,全靠都處於絕對隔絕狀態中的bc素體粒子來傳遞資訊。
這種做法多了一層傳遞關係,因此資訊在傳遞過程中會有部分失真,即便如此也能夠透過特殊演算法將這些丟失的訊號內容找回來。
“想要運算這種演算法找回資訊,就得依靠量子計算機的超強算力來解決問題,因此從技術角度來說只有製造出了量子計算機後,才能實現量子糾纏通訊技術,否則就算想到這種雙組資訊傳遞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估計也沒有辦法實現量子糾纏通訊功能!”
所以量子糾纏通訊技術最佳研發人選是三姐妹,她們本身就擁有量子計算機核心,想要復現這種技術出來,估計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這也是李茂業等到三姐妹誕生和量子計算機真正啟用後,才著手量子糾纏通訊技術的研發,否則就算他利用cvi系統的超強功能,將所有技術問題都解決,恐怕也很難將它實現出來,除非他願意充當人肉計算器。
“事情就是這樣子!”李茂業對三姐妹說道。
他在說的時候,就已經將一切資料資料傳遞過去,相信很快就能看到她們的研究成果,甚至有可能幫他製造出“資訊中樞”。
:()民科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