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土地上,聲音響亮震耳,黃塵騰騰。別的不說,光是這股子氣勢,就讓人胸臆為之一振。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還是挺能吃苦的,尤其是那些原籤軍士兵,做為金軍的輔兵。甚至可以說是奴兵,什麼樣的髒活累活苦活,全都歸他們幹。能幹,你就能活;什麼時候幹不動了,你就可以去死了。從這樣的環境裡掙扎求存計程車兵。他們對於痛苦與折磨的耐受力,遠遠超過普通人。
夜半時也不得安寧,時不時就吹響集結號,來個緊急集合。衣衫不整的,跑五圈;遲到的,跑十圈;忘帶兵器的。跑二十圈;起不了床的……你不用跑了,明天三餐取消,然後一個人包全隊的內務。…;
短短几天下來,幾乎所有人都瘦了一圈,但所有學員都在咬著牙堅持——魚躍龍門啊!這點苦算什麼。
如果說以上的艱苦,學員們還能咬牙忍受的話,那麼狄烈接下來的一個看似簡單的課目,卻令學員們頭大如鬥。狄烈將後世軍隊中的各種條令,選取適用於這個時代的內容,一一默寫下來,編成了一本《步兵操練條令手冊》。然後讓那些工作輕閒的文吏們花了三天時間,抄寫了一百冊,全部下發營隊。晚間整理內務完畢後,學習條令一個時辰。這一點,才是真正令教導營學員們最感痛苦害怕的事。
這些人都是這個時代優質的兵源,不怕苦、不怕痛、不怕累、不怕折磨。他們唯獨怕背誦與識字。
整個教導營百分之九十是白丁,略通文墨的十不足一。絕大部分原籤軍士兵及宋軍俘兵包括軍官,都是目不識丁的睜眼瞎。只有一小部分入伍的原汴京市民,還算粗通文墨。而那六名都頭中,除了楊再興與高亮讀過兩本啟蒙讀物之外,其餘四人,全是扁擔倒了不知是個“一”字的傢伙。
做為今後軍隊的骨幹,這麼多的文盲怎麼得了。識字,必須要識字!
狄烈最初是找了一批士子擔任識字老師,要求很簡單,不要教什麼《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之類的東西,更不允許弄什麼四書五經。只要教一些粗淺常用的文字就行。
在這裡,狄烈別有用心地弄出了一個識字課本,內容很是令識字老師們瞠目。課本里滿篇充斥著“我是一個華夏子民、我是煌煌大漢的後裔、我是一個保家衛國的軍人、軍營是我家、我愛我的家……”等等驚世駭俗的言論。
這種帶著洗腦性質的內容,令那些士子出身的識字老師們內心很是抗拒。雖然迫於壓力,不得不教,但敷衍的態度卻十分明顯。而教導營的學員們,也是無精打彩,水過鴨背,效果很不理想。
這事很讓狄烈傷了一陣腦筋,直到某一天,無意間碰到葉蝶兒竟在教授十幾名原天平寨的小兒識字。驚異之下,上前詢問。才知道教導營學員們的訓練,在孩子們當中引起很大興趣,於是纏著葉蝶兒教字。葉蝶兒出身小吏之家,家中只得姐妹二人,所以小時也得到擔任孔目的父親指點。雖然談不上有多高的學識,但讀寫算數,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狄烈靈光一閃,對啊!自己手頭不是還有一大群知識分子嗎?那數千女子,大部分出身官宦之家,更有不少富家千金,在大宋這樣的極度重文的社會氛圍中,這些女子,多多少少也都是有點才學的。
就是她們了!
這一換識字老師,情況立即大不同啊大不同。
就象是學校上課一樣,男老師的課與女老師的課,學習氛圍肯定不一樣;普通女老師的課與美女老師的課,學習效果也大不一樣。
以葉蝶兒為首的三十名精心挑選的美女識字老師一上陣,情況立即發生了戲劇般的變化。識字,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課目,而是春風化雨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