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識到宋軍強悍的黎衢再不敢嘗試,灰溜溜的躲回城中。
之後,便發生了四萬宋軍圍城,五萬多丁軍不敢出城的一幕。
之後幾日,無論宋軍如何叫罵挑釁,丁軍統統不搭理,有本事就上來決一死戰。
潘美靈機一動,想到了圍點打援之策,他先命人看好城池,別說一隻鳥,就是一隻蛤蟆跳出來都要砍死。
隨後,他差快馬朝向華閭小心散播訊息,就說武寧州城破在即,城內軍心動搖,多數人有意投降。
此話一出,中部戰線的三方勢力都很震驚,他們都沒有想到宋軍的動作這麼快。
“踏馬的!這宋軍能有這麼快嗎?”
王府內的黎桓暴跳如雷,將一整套價值千錢的瓷器摔得稀碎。
來回不停踱步,終於決定讓西部的渭龍、都金、平原諸州前去救援武寧州。
受到黎桓的加急命令後,西部諸州出兵倒是沒啥問題,勒勒褲腰帶還能再擠出三萬餘人,可問題在於誰領軍過去?
考慮到率領中央禁軍的黎衢都被打成那龜孫樣了,這些人可不覺得自己能勝得了士氣正旺的宋軍。
最後,見實在無人願意,時任渭龍州防禦副使的丁朝將領裘龔接下了這個重任,帶著三萬一千人和全城的希望發兵了。
八月二日,在探馬口中得知大軍將來,寧州刺史劉澄陷入了沉思。
一萬打三萬,絕對不佔優勢,遂將此訊息傳達給了潘美,請他發兵增援。
潘美也不含糊,當即抽出萬人過去供他指揮。
考慮到駐紮地方在富良下游,李崇擔心丁朝會順舟而下或者在當中投毒,遂過岸打算將戰線往遠離江水的地方展開。
想到彼我士氣及實力對我雙重差距,裘龔心生一計,想利用白谷嶺來擊敗宋軍。
百穀嶺位於富良江以西七里左右,東西走向,長度約在五十里,最高峰近九百米。
百穀嶺東部地勢較為平坦,前後延伸大概六里,是進入此嶺的必經之路,民間稱其為百穀口。
裘龔以此處為中心,將兩萬九千名步兵列陣在前,試圖以此阻擋宋軍,再將剩下的兩千騎兵都藏在稍後面的小平地,以求戰時補漏。
此外,他還將整個西部僅剩的三隻戰象都帶過來了,此戰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