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萌發了借刀殺人的想法。
這個想法讓他如實回答陳恪的問題。
這是陳恪的高明之處,他說“如你參與了上虞大屠殺,或曾殘害過大興百姓,我不會放過你。”
正是這句話讓青年升起了憤怒之心,如實說出陳恪想知道的情報。
青年明白了,知道梁承鬥不過陳恪。
可梁承對他多年的培養讓他猶豫,默然間聽陳恪說道:“各為其主無可厚非,但領外族屠殺自己的同胞卻無法容忍,這時已不是各為其主的事了,而是民族之戰。”
“梁家想要殺我,我能理解為個人之爭,沒多大仇恨。而梁家謀反,我能理解為權力之爭,也沒多大仇恨。但梁家帶倭寇侵我土地、殺我同胞,卻是民族之恨,縱梁家逃到天涯海角,上天入地的追殺,我也會滅之。”
“你應該是梁家的家生子吧?你可以忠誠梁家,我也會兌現承諾戰後放了你,但從此以後,我會天涯海角地追殺梁家之人,不死不休。”
說完這席話,陳恪輕輕擺手、低聲說道:“帶他下去關押,找大夫給他療傷,吩咐看押之人不要苛待他,戰後放他離開杭州。”
聽他安排,兩名軍士上前扶起青年,正要帶他離開,卻聽青年低聲說道:“我母親還在梁家。”
聽到這話陳恪抬眼看去,鄭重說道:“我敬重孝子,對外宣稱你們都死了,戰後如想救你母親,儘管直說。”
這席話讓青年驚訝地眨眨眼,低聲問道:“這就是侍講沒問我名字的原因?”
聽其言陳恪讚道:“你很聰明,一個死人,我們只能從別人嘴裡知道你的名字了。”
這個回答讓青年微怔一下,然後拱手一禮跟著軍士走出屋去,屋裡剩下陳恪和王小乙兩人。
王小乙看看關上的房門,低聲問道:“軍師、我不明白。”
陳恪低聲說道:“我倆的對話從他問我名字開始,他說一句‘文曲星’,就是承認我的才智。”
“然後問我能否不殺他,就是試探。”
“這時我就要疑問,他為何試探我?隨即反應過來,他要看我的態度。”
“如我說‘只要招供會保他性命’,他是絕對不會信的,這之後就會三緘其口。”
“而我如實說出自己的態度,就讓他相信自己確有活命的機會。”
“我不問他梁家的事他就沒有顧慮,倭寇和海盜死不死跟他有什麼關係?他還巴不得他們死呢。”
陳恪對王小乙沒有隱瞞,透過詳細解釋讓他學到一招心理學。
然後問道:“從後面的對話中你能聽出什麼?”
王小乙輕輕搖頭,他不知道。
陳恪繼續教他,“他不在意倭寇和海盜的生死,說明他們大敗後,梁承自有逃生之路。”
“還說明他對梁家所為很不滿,有投誠之心,但其母被梁家扣為人質,他有顧慮。”
聽他解釋,王小乙輕輕點頭,但他還有一事不解,“他為何坦誠謀刺軍師?”
聽他問出這個問題,陳恪笑道:“你有進步,他說出這個環節,是讓我知道他在梁家中的地位,至少也是親信。”
“這會讓我重視他,幫他救出他的母親。”
他解釋了,可王小乙恨恨地說道:“做為梁家親信竟然背叛,此人不可信。”
王小乙不接受青年的投誠。
而陳恪說道:“當某人背叛他的祖國和民族時,親信的背叛就不是背叛,而是棄暗投明。人的忠誠,沒有什麼比忠誠祖國和民族更重要的了。”
說完這番話,陳恪看看王小乙,鄭重說道:“你的忠誠物件只有祖國和民族,它是你的根。”
說完這番話陳恪起身往屋外走去,心裡還在核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