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正確的選擇。
尤其是在抗聯目前後勤所面臨的壓力過大,已經處在崩潰邊緣上暫停攻勢,轉入防禦作戰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曾經在法國留學的郭邴勳清楚的知道,機械化程度越高的軍隊,對後勤的依賴性也就越大。
而且在眼下補給線已經伸展到了抗聯能承擔的極致,並隨著戰局的進展越來越難以支撐的情況之下,也是到了停下腳步休整的時候了。所以在終止攻勢在這一點上,郭邴勳與楊震的想法並無不同。
第三章 郭邴勳的不同建議
甚至在馬春生所部穿插行動開始之後,郭邴勳就建議在馬春生穿插到位之後,暫時中止攻勢。不過當時的他,並沒有提出全線轉入防禦。而是建議在陳翰章所部拿下通遼之後,就地轉入防禦。
一是準備迎接在關東軍將第五師團調到西阜新和彰武一線,極有可能開展的針對通遼戰場的重點後續反擊行動,以及策應王光宇與馬春生兩部的作戰。只要他們在通遼一線,關東軍就無法在其餘兩個戰場上投入太多的兵力。
三他也認為貪多嚼不爛,一口氣吃的太多隻能撐到自己。細嚼慢嚥,才是真正的硬道理的這個道理他還是懂得的。更何況抗聯的肚量,現在還遠遠的沒達到可以一口氣席捲整個東北的那個程度。
不過雖說他在終止攻勢,全線轉入防禦這件事情上,與楊震並沒有不同的意見。不過對於楊震的後續計劃,卻是在某一方面不贊同。其他的,他倒是沒有什麼意見。但是對於杜開山所部過早的出現在戰場上,他卻是有自己的想法。
在郭邴勳看來既然已經下決心全線終止攻勢,那麼新京戰場上已經攻佔整個新京四分之一地區的王效明所部,應該同時採取行動。還有對馬春生和王效明兩部的使用,他也有些不同的建議。
在郭邴勳看來相對於其他幾部來說,目前大部進入新京城內的王效明所部,想要在巷戰的情況之下,擺脫日軍的糾纏,是最為困難的一個。在敵我兵力犬牙交錯的情況之下,想要順利的安全撤出,必須要有一個嚴謹和縝密的計劃。否則,搞不好要出大簍子的。
而在楊震的計劃之中,卻是恰恰沒有考慮到新京戰場上的王效明所部。郭邴勳知道,這並非是楊震沒有考慮到王效明那邊的實際情況。而正是希望王效明能在新京方向儘可能多的增加一部分壓力,並吸引關東軍在新京戰場上投入更多的兵力,以減輕其他戰場的壓力。
在攻入新京城區之後,儘管日軍表現的寸土必爭的決心,也證明了新京對於關東軍的重要性和不容丟掉的決心。但在吉林方向主力被調往新京戰場之後,王效明手中的兵力相當的充足。如果想要在新京方向給關東軍再增加一些壓力,並非是沒有力量。
但也正是這個原因,郭邴勳才不贊同楊震的想法。新京是一個大城市,部隊進入這樣的城市作戰,勢必要被街道和建築物分割成多條戰線,甚至可能會被切割成更小的建制作戰。這種情況之下,收攏部隊撤回,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在郭邴勳看來,即便是不立即撤出新京城區,但是至少也應該讓王效明停止繼續向縱深攻擊,並從城內撤出部分兵力。否則深入的太深了,再想要撤出來就不容易了。尤其是現在他們與城區日軍守軍,相互咬的很緊的情況之下。
至於東線的劉長順和陶淨非兩部,郭邴勳倒是沒有什麼想法。劉長順所部,早就已經轉入防禦。而陶淨非所部只是佯攻,與日朝鮮軍咬的並不緊,想要脫離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沉思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後,郭邴勳搖了搖頭道:“一號,陳翰章所部轉入防禦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現在關鍵的是馬春生和王效明兩部,是不是馬上收縮回來?馬春生所部現在正與日軍一部激戰,而王效明所部則已經突入新京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