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的人還要激動,這是他們在十天裡用一根根木頭搭建起來的,感到自豪的同時心裡又流露出一絲絲愧疚。
轎子裡的那個少年,真的不禁讓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檢視問題時的沉著冷靜,發現問題後的應對自如,解決問題後的謙遜擔當,主動攬過主要責任後,縣令大人沒有責罰他們。
眾人自覺讓出位置,給紀清越登上拱橋。
整座拱橋連帶橋臺都鋪設了一層厚厚的石板,石板與木板之間墊著一層樹皮用於減震,欄杆上圍了一層木板,防止行人失足落水。
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紀清越走到拱橋的中點,扶著圍欄眺望河水與兩岸寬闊無垠的農田,在夕陽下一切事物都蒙上一層金光。
這座橋能在十天裡建成,都是這些人的功勞,還有洪大人展露出來的恐怖的統籌調配能力,將工地上的每一項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石料、木材等工程材料不曾出現短缺,工人的基本需求也得到充足保障,將他提出的“三班倒”制度實現得淋漓盡致,如同軍隊般精準調配所有人和所有物品。
紀清越迎著太陽的餘暉,微微向後靠了靠,果然觸碰到一個寬闊的胸懷。
他仰起頭,就看到低著頭正看著他的灼灼目光。
兩人在狂歡的人群中目光相接,言笑晏晏,偷偷享受屬於他們的靜謐。
悄悄摸摸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洪玉登上大橋,打破兩人依靠在一起的寧靜氛圍:“紀郎君作為大橋的設計者,應當為這座橋取名。”
紀清越想了想:“不如喚作‘飛虹’吧。”
“飛虹……?閒立飛虹遠興長,一方雲錦薦疏涼。”洪玉點頭:“這便是山單的飛虹橋!!”
旁邊的人聽到兩人的討論後,一傳十,十傳百,現場的人紛紛喊起“飛虹橋”三個字。
“飛虹橋!飛虹橋!!”
沒過多久,飛虹橋的名字就傳回縣裡,傳遍四方。
拱橋搭建結束,紀清越也該回去了,儘管洪玉一再挽留,想請紀清越做客縣衙,他作為最大功臣,洪玉該舉辦一場宴會褒獎一番,但紀清越還是拒絕了,與洪玉提出告辭後,就鑽進轎子裡,坐在顛簸的轎子裡回到宅子裡。
因為李二郎與士兵們是臨時調來山單的,不能久留,調令上寫得清清楚楚,完工後就要立刻返回兵營,他們來不及等待狂歡結束,在夜幕即將降臨時離開山單。
天色越來越暗,越來越多人離開工地,這十天大家彷彿做了一場光怪陸離的夢,工程結束後,許多人還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參加建設了一座橋,之前還覺得很漫長的十日在結束的那一刻,就像只眨了一眼,十日時光匆匆而過,只在弱水河上留下一座巍峨大橋,提醒他們這一切都是真的。
通橋的第二天,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胡商車隊排著隊登上飛虹橋,繼續向東行駛。
洪玉站在橋臺邊,親眼看著一輛輛滿載貨物的馬車平安無虞地透過弱水,而大橋沒有出現異常搖晃和塌陷。
紀清越回縣的第二天,拜託李阿爹幫忙給泰安樓送菜,之後兩人就馬不停蹄地返回村子。
四郎說,阿孃讓人送來訊息,阿嫂在他們修建大橋的某一天,順利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嬰。
雙喜臨門!!
全家人都為這個新生的孩子降臨到他們家而感到高興,李四郎拿出自己的零用錢,給自己的小侄女買了一個撥浪鼓,讓阿爹帶回去給小侄女玩。
“傻兒子!她還小呢!還玩不了!”
李四郎撅嘴:“等我回去了,親自搖給她聽!”
十日造橋且成功造橋的訊息傳遍四方,紀清越回到村子的時候,受到村民們的熱烈歡迎,可惜他正待在畫裡,只能用老藉口,把村民們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