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急於進行海外擴張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藉助對外戰爭削弱國內諸大名實力。戰時成長起來的大批好勇鬥狠的武士,在和平時代將毫無用武之地,一旦他們跌入貧困境地或淪為浪人,必然會成為日本社會新的不穩定因素。
本來豐臣秀吉的直轄領地就不佔太大優勢,如果地方大名建立起同盟關係,豐臣秀吉將在政治和軍事上處於雙重劣勢。實施對外戰爭,不僅可以滿足地方大名對土地的佔有慾望,而且如果戰爭成功,可以就此強化豐臣家族的壓倒性強權統治;即便戰爭失敗,仍可以消耗掉大名們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各據一方政治影響力。
一 日本特色的改朝換代(5)
對豐臣秀吉的這種一箭雙鵰之舉,多謀武勇的大名們也都心領神會,其中一部分對戰爭前途存在著極大的樂觀,躍躍欲試;一部分在國內戰爭中被步步蠶食,希望透過對外戰爭獲得彌補。也有一小部分竭力逃避,對戰爭前景並不看好。德川家康、伊達政宗便是這類大名的代表性人物。
德川家康成功儲存了自身實力,這就為他日後在日本政壇的迅速崛起奠定了軍事基礎。
伊達政宗作為另一名地方實力派,曾經是領地達百萬石的大名,擁有的版圖非常龐大。
在公元1590年豐臣秀吉出兵*政敵之時,曾下令伊達家出兵配合,但是伊達政宗多方推託,遲遲按兵不動。豐臣秀吉盛怒之下,計劃將其剿滅處死。伊達政宗順勢而變,全軍著白甲臨戰,為豐臣秀吉衝鋒陷陣,以表順服,雖然出兵有功,但功過相抵,還是被豐臣秀吉削去一部分領地。第二年,由於被告謀反,伊達政宗雖然親自面見豐臣秀吉進行解釋,但封地還是被削弱至五十八萬石。
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命令伊達政宗派兵三千出征朝鮮,伊達政宗仍是在百般推託下才成行,公元1595年獲准回日本。他沒有參與“慶長之役”,即第二次侵朝戰爭。豐臣秀吉死後,伊達政宗與德川家康結下姻親關係。
以上的所有因素都只是促因之一,是豐臣秀吉發動對外戰爭的可能性動力。而武家政權即軍事政權特質再加上“神國”思想,才是豐臣秀吉發兵朝鮮的根本原因。武士政權無止境的“領主擴張”慾望與“神國日本”相雜糅,這一點與近代日本對外擴張的原因有歷史脈絡上的繼承關係。
公元1591年4月21日,六十九歲的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再次對豐臣秀吉出兵大明進行進諫。這一次,豐臣秀吉沒有再容忍他,將千利休處死。千利休是豐臣秀吉官邸的“茶頭”,多年貼身侍奉豐臣秀吉,朝夕間因言獲罪。豐臣秀吉此舉,正是在告訴日本諸大名:我意已決。
名護屋位於九州西北部的肥前國境內,因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最終被豐臣秀吉選定為侵朝戰爭大本營。也正是在名護屋,豐臣秀吉的一名愛妾懷孕,生下幼子豐臣秀賴,這個男孩的出世,使得關白豐臣秀次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在日本人與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商人實行貿易的時候,由於對異域文明的生疏和排斥,日本人起初對歐洲人很輕視。但很快,他們對歐洲人的技術與文化進行了消化和吸收,特別在軍事方面受到重大影響,比如在火繩槍、鎧甲以及造船技術等領域。
公元1543年9月23日,一艘中國商船因遭暴風襲擊漂流到了日本種子島,船上有三名藍眼睛高鼻樑的葡萄牙人,身著奇裝異服,猶如天外來客,在當地居民中引起了轟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同船的還有中國人,並且日本人是從中國人那裡得知這是“西南蠻種之賈胡”,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更吸引日本人的是船上的人隨身佩帶的武器,就是火繩槍,在眾人面前試射之後,日本人立即意識到它的不凡之處。該島領主時堯立即不惜重金求購,同時下令屬下的能工巧匠儘快學會製造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