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部分 (第2/5頁)

是好萊塢的票房寵兒,此型別誕生出無數經典商業大片。現在,這個位置卻在逐漸讓位於超級英雄電影,這種電影改編自曾經風靡全美的漫畫,且雜糅了動作、冒險、幻想、科幻多種型別,慢慢成為全球通吃的商業電影。

實際上,曾經的好萊塢根本不依靠外星人和戴著面具的超級英雄掙錢,歌舞片、西部片、史詩片,還有長盛不衰的動作片,都是電影製片商眼中的寵兒。

時移世易,超級英雄成了後工業化時代的新偶像,來自漫畫的超級英雄們,從某些方面來說,是美國牛仔精神走入都市,附身於現代文化之上的造物。

當美國人從一無所有的荒野建立並走入了現代都市,皈依於法律與秩序之後,現代工業就把人從廣闊的土地壓迫到了工業流水線,都市文明要求每個人都如同電影《摩登時代》或《大都市》裡的工人那樣成為機器的附庸,人們無法再騎馬闖天涯,無法像舊日的牛仔那樣藐視不合理的法律規則,無法再體驗到原始神話傳說的神秘力量。

都市裡的人們需要一種新的英雄,比以前的更華麗、誇張、神奇,內心也更為豐富和隱秘,這種英雄必須要超越機械和電子時代的束縛,成為新的神話,承載著新的夢想,超人、蝙蝠俠以及後來的超級英雄們滿足了這一切。

更重要的是,這種超級英雄是可以大批次、源源不斷流水線生產的,有各種型別樣式可供選擇,卻只要幾美分就可以買到,從經濟大蕭條的1930年代到“後911時代”的美國,還有比這更容易得到,更有趣,更能慰藉心靈的“簡易版聖經”嗎?

尤其是911之後經濟持續低迷的全美,大眾需要新的更有血有肉的銀幕英雄,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帶來美國精神的復歸,帶來閃亮的現代科技和時尚崇拜物件。有趣的是,《蜘蛛俠》電影火爆的2002年,剛好卡在“911”之後的第二年。

不得不說社會形勢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這部影片。

《復仇者聯盟》與傳統的好萊塢科幻電影截然不同,在杜克的設計中,這部影片甚至不需要科幻電影非常倚重的故事,整部影片幾乎沒有故事性可言,就是一幫超級怪胎從獨立到建立團隊協作,然後瘋狂刷怪的一個過程。

換句話來說,這部影片搭建世界觀遠比講述故事重要。

以往的科幻電影和超級英雄電影,基本都是以故事和角色來吸引人的,比如說1977年的《星球大戰》講述了一個青年得到召喚,離開偏僻的星球,參與到一場宇宙中的正義與邪惡之戰中,最終成為了英雄。

經典型別片無不如此,以個性化的角色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再加上型別的特徵——比如刺激的追車、緊張的槍戰、華麗的特效等等,構成了電影的主要看點和賣點。

2009年的《阿凡達》算是一個變化節點,詹姆斯?卡梅隆用看似非常陳舊的故事套路拍了一部革命性的電影。

這種革命性不僅在於3d風潮,更重要的是其構築的世界觀:社會架構、設定、造型、人物關係等等,觀眾被代入到影片中的新世界,完全沉浸於其宏**真的視覺展現,電影觀眾甚至不再消費故事、演員,而是開始消費一種技術,一種世界觀。

這之前《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星戰》系列以及眾多的科幻、奇幻、超級英雄電影其實已向這個路子發展,《阿凡達》則是里程碑。

毫無疑問,杜克根據曾經的經驗推動和制定的漫威大計劃在這方面走得比《阿凡達》更遠,他和漫威把以前線性發展的系列電影發展成了網狀結構,每個超級英雄就像星空上的一顆小星星,他們互相輝映,構成了一個宏大的世界體系。

每一部新的漫威電影,都可以看做是上一部電影的續集、番外篇,以及下一部電影的預告片。

最新小說: 逆天裝備 星鐵:執念未了,過往依舊 龍族:從覺醒言靈皇帝開始 網遊之刀問江湖 原神:更新後手機連線了提瓦特 全息挑戰:大學生無限求生遊戲 白天澄清緋聞,晚上瘋批偷偷黑我 全民遊戲化,只有我唯一職業 風流短跑之神 穿成賈母后全府跟我搞事業 星軌戰紀:全能指揮官 我與老婆令人心梗的戀愛之旅 地下城重生:冷言的逆襲 淺夏時光校園風 聯盟:重生韓國女主播,爆火全網 時光迷蹤 韓娛GD之上位之路 一拳超人:英雄假面 斬神:等等!大夏怎麼全是神? 單元文:聽說是命裡有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