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董事長的母親三番五次地勸我回來接班。
當時我很糾結,因為心裡很清楚:回去接班,企業方方面面的打理很辛苦、忙碌,勞心勞力。
但不回去接班,看到母親還在為一手做大的企業,這個飽含她多年心血和汗水的企業天天操勞,我又於心不忍。
在矛盾、猶豫和糾結中,我在上海待了短暫的兩年。
後來,我母親以身體不好為由,一定要我回公司。去年年底,我只好把上海的工作辭掉,回明州接班。
剛回公司,我負責採購,單一的業務還能勝任。
但很快我就被推上了集團公司總經理的工作崗位,身上的擔子一下子就大了許多,真是“壓力山大”。
這種壓力,有的來自社會,企業經營好了是理所當然的,沒做好,別人會認為你是“敗家子”。
有來自員工、下屬、同事的信任危機,有來自家庭的壓力。
企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規模,母親希望我能管理好整個企業,而管理能力更多的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它需要時間,但自己的成長速度總趕不上父母的期望。
我在國外生活了五年,多年的求學生活,接觸的同學、朋友很多很多,在一起相處感覺大家都很單純、真誠。
但在企業的經營中,接觸的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碰壁也是家常便飯。
我總在想,人怎麼會這麼複雜?做的和說的怎麼不一樣?
比如,跟有的供貨商打交道,他拍著胸脯說是最低價,可一打聽發現他給別人的價格更低。我就有一種被人欺騙的感覺。
還有一些人明明是佔了便宜,他們不會覺得你好,反而覺得你蠻傻的。
一些人表裡不一,他們往往把個人的利益想得多,當面說的和背後說的不一樣,不真誠,見風使舵。
工作中見到的林林總總,使我更加明白企業的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對公司的員工總有一種感恩心理,我覺得企業不是靠一個人做出來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我一直認為,我們在一個公司工作就是同事,我覺得大家都是平等的,沒覺得自己是老闆、他們是打工的。
現在很難處理的是事業與家庭的關係。
我們的上一輩做企業很辛苦,對孩子的照顧很少,從記事起我母親就很少有時間管我。
對於創業期的母親來說,她不是不想管,是實在顧不上,連學習也很少關心,更別提對我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了。
但仔細想想看,也不能怪母親。
她工作這麼辛苦,把他們能給的最好的生活條件都給我們了,她的父母也沒給她多少良好的教育,再說她也沒有培養下一代企業家的能力,她從小就是農民。
但是,我們不想讓我們的下一代也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缺少關愛,所以很注重家庭生活和對子女的教育。
但做企業很辛苦,我都是擠出時間來照顧小孩。
傳統產業的利潤越來越低,前年,我們又成立了浙江君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入了物聯網行業,開始生產電子標籤。現在我在負責這一塊。
但感覺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同行實力相當,價格戰時,當別人打,你是應戰還是不應戰,是佔領這個市場虧本做還是不做,這都需要決策。
我感覺接班難就難在這些地方。另外,在明州,還面臨著人才引進的困難,跟上海、豫杭相比,似乎難以吸引到專業的優秀的人才。
母親不僅創立了這家企業,而且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真的很不容易。
以前我在上海的公司做得挺好,也不像現在這麼累,我也曾有過不想接班的念頭。
但沒辦法,母親就只有我們兩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