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5頁)

e; 1975)構建了這樣一種情節結構,其中一群偶然相遇的人,角色有二、三十個之多,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主角。奧爾特曼在他的電影生涯中,一直都在探究這個敘事形式,其他著名的還有《婚禮》(A Wedding; 1978)、《銀色、性、男女》(Short Cuts; 1993)和《大家來我家》(A Prairie Home Campanion; 2006)。像這種以人際網路為基礎的劇情,常成為獨立製片電影選擇的題材,如《木蘭花》(Magnolia; 1999)、《撞車》(Crash; 2005),以及《愛情你我他》(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2005)。

羅伯特?奧爾特曼和伍迪?艾倫是較為年長的一代,而這批“電影小子”則成為當代最成功的導演。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成為勢力強大的製片,合作拍攝“印第安那?瓊斯”(Indiana Jones)系列,併成為好萊塢新世代的化身。科波拉無法維持個人的片廠,但依然是一位重要的導演。斯科塞斯的聲譽穩定成長,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他已是最受影評讚賞的當代美國電影導演。

20世紀80年代中期,新秀受到賞識,創造出“新新好萊塢”。那10年當中,很多最賣座的電影都還是出自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之手,其他成功的導演則年輕一些,如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終結者》(The Terminator; 1984)、《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蒂姆?波頓(Tim Burton)〔《陰間###師》(Beetlejuice; 1988)、《蝙蝠俠》(Batman; 1989)〕,以及羅伯特?澤梅基斯(Robert Zemeckis)〔《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1985)、《誰陷害了兔子羅傑》(Who Framed Roger Rabbit; 1988)〕。20世紀90年代,很多成功的電影出自於好萊塢文藝復興中這兩波連續浪潮的導演: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德?帕爾瑪的《諜中諜》(Mission: Impossible; 1996)、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首部曲》(The Phantom Empire; 1999),以及澤梅基斯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94)、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 1997),和波頓的《斷頭谷》(Sleepy Hollow; 1999)。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六部分 電影史(3)

主流電影的重新出現,也靠好萊塢以外的電影導演注入新鮮血液,很多導演來自海外——英國的託尼(Tony)及裡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澳大利亞的彼得?威爾(Peter Weir)和弗萊德?塞皮什(Fred Schepisi)、德國的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on)、荷蘭的保羅?沃爾哈溫(Paul Verhoeven),以及芬蘭的雷尼?哈林(Rennie Harlin)。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更多女性導演也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像是艾米?赫克琳(Amy Heckerling)1982年的《開放的美國學府》(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和1990年的《看誰在說話》(Look Who's Talking),馬莎?庫利奇(Martha Coolidge)1983年的《山谷女孩》(Valley Girl)和199

最新小說: 傳說之下救贖傳說 超高校學府 破碎時空之瑪法大陸 全民求生:從系統下線開始 無限白帝 三世沉淪之傾世半妖 終極一家之柔情似宇 主文野:失憶後我繫結了樂子系統 【王俊凱】盛夏的黃桷樹 成神從地縛靈開始 網遊之共生 巡遊之影 柯南!快看,你爸爸過來了! 從搭上NBA末班車開始 神印王座無冕之王 崩壞之下,我想成為一盞明星 柯南:不平行戀愛日記 崩鐵:出雲往事 做個任務,漂亮寶貝把自己搭上了 世紀豪門從港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