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怪了。
除了西北聯大師生的遭遇之外,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同濟大學等一些列學校的教師和教授,都走的很困難。相比之下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還有浙江大學因為地處雲貴,靠近滇緬走的還相對容易一些。那位雲南王不知道收了什麼好處,或是出於什麼心思,也在途中提供了一些幫助。
除了因為身體或是家人的原因,從重慶走的人受到部分刁難之外,大部分人走的還是比較輕鬆。大部分人直接從雲南出境後,便有汽車來接。直接到緬甸港口,乘坐蘇聯或是美國的輪船抵達海參崴。
福建地區的廈門大學好一些,但是一路上也遭遇到了不少的艱辛。反倒是從淪陷區走的教會大學的人,以及從靠近香港的中山大學等位於靠近香港的廣東大學,或是一些地方專科學校走的人,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凡是遷往國統區,尤其是遷往西北與四川的諸多學校,沒有一個教授,甚至學生走的能夠順順當當走的。一路之上被扣、被查的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之下,誰敢說讓這些大學遷移到東北來?眼下將關內的大學遷移到東北來,簡直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
而且就算能勉強遷移到東北,但今後的招生也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少數的師生遷移尚且如此的困難,更何況從關內招收大批的新學生?單以目前東北根據地的適齡青年人數,根本就無法滿足招生的需要。同時,這也在無形之中因為政治的因素,剝奪了關內其他人受教育的機會。這一點,無論是楊震
實際上葉企孫教授並不知道,西南聯大的趕往東北的師生之所以在雲南境內,並沒有受到過多的刁難,是抗聯用那位雲南王為了與中央軍對抗急需武器的心思。用三十條步槍或是一萬發子彈一個人的價格,將他們換回來的。
為了能讓在雲貴地區的幾所大學師生在途徑雲南的時候,受到一些照顧,不至於受到刁難。最關鍵的是避開滇緬公路上,數不清的各種檢查站,以及軍統、中統安插在這條公路上的無數眼線。
抗聯開出了一萬三千支滇軍慣用的法式步槍,六百五十挺法制輕重機槍,外加五十萬發八毫米子彈的價格,才買得他們可以避開國民政府設在滇緬公路上的檢查站,平安的抵達緬甸南部的仰光港。
否則他們連雲南都出不了,就得被扣下。這位葉企孫教授,還真的以為他們這些書生那些拙劣的化妝術,外加拖家帶口,能夠躲過軍統的眼睛?要知道他們中的很多人,包括這位葉企孫教授在內,可都是上了軍統黑名單的人。
只是不知道內幕的葉企孫教授,在沉默了好大一會後還是搖了搖頭道:“楊長官說句實在話,我也希望他們都能留下來。相比在關內各個大學之中,在這裡有更好的研究條件和研究裝置。幾乎所有的教授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研究課題。”
“留在這裡,甚至不用你們特殊的照顧。單憑給出的關內兩倍的薪水,就可以安心的上課與做研究,再也不用擔心生活。但這些兩百多名教授和講師,可謂是眼下中國大學教育,不應該說是理科教育的精華。”
“如果他們都留在這裡,關內的其他大學理科和工科的專業課幾乎要癱瘓。別的不說,西南聯大的理學院和工學院都無人可教了。作為一代教書人,我們不可能只管東北的學子,而對關內的學子不管。相比關內大後方以及淪陷區的學子數量,東北的人口基數還是太少。”
“楊長官,我個人的意見還是爭取大家的個人的志願。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