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旁的人連忙捂住他的嘴巴,小聲道:“小心禍從口出。”
但那人卻不以為然,轉頭看向四周的人,說道:“我不說,大家都看見了呀。”
聽見兩人交談,旁邊的人也連忙湊了過來,問道:
“這事,你們怎麼看?”
“還能怎麼看?不管天災人禍,這裡距離帝都太近了,還是趕緊逃唄。”
正說著,不遠處的一名男子卻渾身發抖的喃喃道:“這是真的,我們家的家主昨日晚上被關起來了。”
聽見他的話,有八卦之人連忙就問道:“不會吧?你家家主,不就是楚相?楚相被抓了?”
“不僅是楚相,連上年的金科狀元顧學士也被抓了。”
“天啊,顧學士可是我們寒門子弟的榜樣,怎麼會這樣?”
……
康城不過是帝都隔壁的城池,這訊息本應該很快就傳到趙天逸的耳邊。
但此時他正舉行著登基大典,根本無人敢把這訊息告知趙天逸,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觸新帝的黴頭。
趙天逸本就是打著快刀斬亂麻的想法,今日登基後,就直接把謀害皇帝的罪名安在趙天辰的頭上,讓他在道義上處於弱勢,然後順理成章的抓捕他、討伐他。
登基典禮完成後,他立即就下了諭旨,說明趙熙霆是因為被趙天辰毒害而暴斃身亡,他臨危受命繼承皇位,並誓要捉拿趙天辰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很快信使就把新帝的諭旨傳遞到了各個城池,並在城池的公告欄上張貼了趙天逸這篇卜文告示。
然而,瞧見這卜文的百姓無不議論紛紛起來,不少百姓手中還拿著前不久才收到的傳單,一時間不知該相信哪方說的才是真的。
有眼尖的人立即就意識到告示的不對勁,小聲的議論道:
“那告示是不是少了點什麼?”
“沒有了皇帝的印章。”
“所以,不會那傳單的才是真的吧?”
“估計是,若真如告示說的臨危受命,怎麼會不把玉璽傳給當今。”
“噓……這話可別亂說,被人聽到可麻煩了。”
“我推測呀,估計是發現事實真相的人不敢得罪當今,但又不想先皇含冤而死,所以才用了這麼極端的方式告知大眾。”
“這傳單很像離憂堂的工藝手法,你覺得會不會是縣主?”
“但縣主已經離開了帝都,又怎麼會知道這麼多?”
“……”
如此的議論聲在南陵各城此起彼伏。
秦家暗衛的輕功了得,哪怕朝廷信使有千里馬加持,也沒法趕在秦家暗衛的前頭張貼告示。
這就導致了幾乎所有城池都是先收到了傳單,然後再收到趙天逸張貼的告示。
就因為這樣的時間差,再加上散落在南陵各地的楚家人親自作證自家家主被關押,最後再結合告示上沒有玉璽的印章。
種種看似巧合的條件加總起來,幾乎所有的南陵百姓都無比確信地覺得自己‘推測’,也更加確信了傳單的資訊才是真的。
當趙天逸得知又有天降傳單的時候,已經是晌午時間了。
而當他瞧見傳單的內容時,不由得一愣,隨即立即勃然大怒;
“豈有此理!朕要將這幕後之人碎屍萬段!”
但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意識到必須儘快阻止傳單上的訊息蔓延。
然而,還是晚了,除了旁邊的康城,陸續有各個城池把這些傳單的訊息傳回了帝都,讓趙天逸陡然一驚。
他條件反射地覺得這一定是趙天辰為了打擊他,不讓他順利登基才這麼做的。
但他很快就否決掉了這個想法,因為這次的傳單一定與之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