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書,一般是標籤化地插籤,臉譜化地塗抹,千篇一律,萬人一面。那個時期日本人的統治,無非是“打人、罵人、殺人”;日本兵端著刺刀對著東北老百姓喊“死啦!死啦地!”;東北老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缺乏有深度的揭示。為什麼會是這樣子?因為他們缺乏生活,即在那個時代的生活。他們甚至沒有見過那時的日本人,以為都是“三頭六臂”、“青面獠牙”般猙獰可怕,除了殺人,什麼都不幹!不瞭解,日本侵佔滿洲的一個長期的經營戰略。須知,“滿洲國”的日本人除了兵之外,還有一般的日本人,有教師、醫生、小本經營的商人、知識分子、演員、工人、農民等等,他們跟中國人交往,甚至通婚,是個活生生的社會。日本經營滿洲,是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生產、生活、文學、藝術、體育全方位滲透的謀略出發的。我們認真地研究過“滿洲國”的政治嗎?研究過“滿洲國”的經濟嗎?研究過“新京”的建設嗎?研究過“滿洲國”的文學藝術嗎?恐怕“滿洲國”拍了幾部電影?也說不清楚吧!東北人民在偽滿時代是怎麼樣生活的?知道嗎!一切,都是推論,是想當然。有人講點實話,就是“日本情結”,這還是好聽的,“漢奸”的帽子隨時會扣下來。如果十四年都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恐怕用不了十四年,東北人早沒有了,頂多也就是今天的美洲印第安人罷了。
我寫此書的目的,是要國人明白,我們這樣揪日本人,不能以理服人。今天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基本上都是幾代後的人了,不能要今天的人為歷史負責,歷史的包袱永遠讓人揹著。
“滿洲國”是從1932年3月1日開始的,稱之為“建國節”,年號“大同”,當年稱“大同元年”,定都長春,改稱“新京”。到了“大同三年”,也就是1934年,又改年號為“康德”元年。“滿洲國”首都“新京,對著火車站,一條主幹大馬路,叫“大同大街”(建國路)。大約在全長之半的馬路中央,有一棵巨大的榆樹,樹幹粗三四圍。由於樹齡太老,樹幹腐爛了一個大窟窿,然而樹生長得依然茂盛,夏天樹蔭仍有幾十平米方圓,非常阻礙交通。但是,毫無辦法。據說,當局曾試圖把樹砍掉。然而,用鋸一鋸樹就流血;用斧頭砍,也出血。嚇得人們不敢動了!樹既有靈,於是在樹下就有人搭棚算命,燒香問卜,求仙拜神,熱鬧非凡。1936年,父親率我全家來“新京”玩時,還到過這,我親眼目睹此景。傳言,康德十一年(1944),某日,大雨傾盆,一道閃電,一聲霹靂,把樹攔腰劈開。次日,雨過天晴,民眾前來圍觀,看到樹被劈開,分為兩半兒,中間黑通通一個大洞,望不到底。有膽大的下去,開始十分昏暗,伸手不見五指,往下越走越亮。走到盡處,豁然開朗,看見有十二斗米糠,一頭大豬在那吃,已經吃了十一斗,還剩一斗沒吃。再看,周圍什麼東西都沒有。他上來之後,把這個情況告訴眾人。後來,請位風水先生揭示。風水先生說:“糠”者康德也;“十一斗糠”乃康德十一年也;還有一斗糠沒吃,康德還有當一年“皇帝”的命。果然,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滿洲國”也隨之壽終正寢,溥儀成了階下囚。
這是歷史的教訓,而不是今天的說教。本書希望讀者讀懂它:中國人(當時的東北人)是怎樣過來的?日本人是怎麼統治的?這是一件事的兩面:“大路朝前,各走一邊”;經過是一個,地位不同,感受各異,結局相背。都過來了,共道一句話:再見“滿洲國”!日本人“留戀”;中國人憎恨。這就是“滿洲國”!
1988年8月,我從老家吉林市乘火車回北京。我乘的是軟席臥鋪,滿車廂除我一人和一位導遊外,清一色的日本人,又清一色是六十來歲的日本婦女。這些日本婦女非常興奮,又是說呀!又是笑。我是一頭霧水,不知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