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起義活動才過去五天,足足三萬宋軍突然就出現了。
也就在同一時間,楊家與田家雙雙換旗,把宋字旗又給插上了牆頭,並且帶著臨時徵召的三萬大軍與宋軍主帥,時年五十三歲的左衛上將軍張永德於邛水縣附近匯合。
這一番操作,著實把各方起義軍給整懵了,咋回事啊?領頭羊一轉眼怎麼就變臉了?
殊不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楊、田二人之計。
在得到名單的第一時間,楊實與田承文便上表了朝廷莫崢與起義軍的事情,十五號也根本不是什麼黃道吉日,就是他倆為了拖延時間故意編的瞎話。
遠在汴京的趙景得到信報的第一時間便招來眾臣商議此事真偽,然而楊實二人把這個時間掐的很準確,既能確保起義正常進行的同時不留給他查實的時間。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趙景只能快馬通知趕往丁朝,從潘美手下調回三萬人,又將在京兆府養老的老將張永德緊急調往黔中平叛。
先前根據田承文的說法,張永德得知各路叛軍號稱兵馬總和五十萬,數量不可謂不大。
然而這數字就跟摻水的海綿一樣,水分太大了,當中扣除掉拖家帶口的老弱婦孺和假話,真正算得上士兵的壯丁頂破天十萬至十二萬。
各路叛軍中多的數萬,少的幾百,雖然打著聯合的旗號,但更多的還是在各自爭利,各自為戰。
抓住到這兩條主要資訊,戰場經驗豐富的張永德即刻將全軍分出五部。
第一路,由田承文為充州招撫使,楊實為副將軍,率兵一萬,配合充州守軍夾擊攻城的李、孫、遊吾三家兩萬聯軍。
第二路,由桂州觀察使曹翰為主將,安州團練使曹璨(曹彬長子)為副手,率兵一萬進攻南平州,勢必要打掉該處的叛軍聚集點。
第三路,由宣州巡檢袁繼忠為主將,寧遠將軍荊嗣為副將,率軍三千前往南寧州,佔據此州可以堵截莊、今、勳、南寧四周的叛軍相互往來。
考慮到此地重要,張永德是想調派兩萬人的,卻被荊嗣拒絕了,他覺得對付這幫臨時拼湊的低質量雜牌軍根本就是浪費,帶三千人足以鎮守。
這些年張永德雖遠離朝堂,但對前線的戰事還是多有關注的,自然聽過荊嗣之勇猛,況且還有袁繼忠為他作保,外加手上兵力頗寡,權衡之下便同意了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