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州城西南方向,相距七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小斛山。山中建有一處莊園,談不上大,但所用材料一看就不是一般富戶可以承擔的起的。
莊門兩側各擺一尊白石獅子塑像,張牙舞爪,甚是威嚴。
而那匾額上赫然寫著“劉宅”二字,此處正是趙景今日要拜訪的地方。
“官家,這樣不好吧?臣惶恐……”
柴禹錫惴惴不安,此刻,他正穿著趙景的衣服走在最前面,而趙景則穿著他的衣服緊隨其後。
這是趙景於今早下達的要求,考慮到對於劉家的底細尚未查清,他不想過早的暴露自己,便想到了移花接木之法。
然而這招卻遭到了柴禹錫的百般推脫。誠然,無論趙景平日裡再怎麼看重他,柴禹錫始終不敢忘記他是君,自己是臣,臣穿君之衣裳乃是僭越,他不敢相從。
後面的一個時辰,無論趙景如何說,甚至搬出了曹操使崔琰代為接見匈奴使者一事,奈何柴禹錫就是不願意。
最後,萬般無奈的趙景只能以君之名強令其照計劃辦事。
“都走到門口了,你還猶豫什麼?告訴你,等會要是露餡,莫怪朕罰你半年不許碰酒。”
“額…是…”
趙景打出了殺手鐧,成功將死了柴禹錫。
柴禹錫並不嗜酒,只是喜歡小酌,對他來說小酌幾口可以活絡思想,進而更加得心應手的處理公事。
供奉官作為皇帝的近侍,需要負責皇帝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務,如衣食住行的安排和管理。在皇帝需要諮詢或決策時,也有可能被要求提供意見或執行特定的命令。
官階不高但因距離皇帝近,自設定以來也算是稱得上炙手可熱。
按理來說這樣關鍵的位置是不可能讓其飲酒的,但如柴禹錫所講,他小酌幾杯後確實比先前更有辦事效率,所以趙景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來到宅院前,再叮囑一遍照計劃辦事後趙煚上前敲響了宅門。
“誰啊?”
尋聲,宅門緩緩開啟,一個渾身灰衣的家僕探出腦袋,見眼前人數不少,頓時多了幾分警覺。
“請問你們是?”
“請問這裡可是劉馳相公宅邸?”
家僕點頭稱是,再問一次來者身份。
趙煚指著柴禹錫道:“這位是皇帝陛下委任的巡撫大人,因公事特來拜見劉馳相公。”
巡撫一職,很多人普遍認為巡撫是明清時期的產物,但其實巡撫最早在東漢就已經出現了雛形。
到了南北朝時期就有“巡撫”之名,早在延和元年(公元432年),來大千隨北魏太武帝北伐,大敗柔然之後,太武帝以其勇猛、多有戰功且熟悉北境險要,遂詔大千“巡撫六鎮,以防寇虜”。
稍後的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五月,北魏宣武帝“以北鎮大飢,遣兼侍中楊播巡撫賑恤”。與太武帝時期的武將來大千相比,此時的巡撫出現了由侍中之類的文官擔任,並且行使的是賑災職能。
此時,巡撫就已經初步具備了軍事與民事這兩項職能。此後依此例,時有派遣巡撫出巡邊鎮及賑災撫民的情況,但並不普遍。
之後到了唐朝時期,巡撫正式作為一個官職出現在政治體系中。
當時這個官職名字叫“巡撫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則天時,狄仁傑以冬官侍郎,任江南巡撫使。
但唐朝時期,巡撫一職出現的頻率並不多。唐朝史書記錄在案的,只有三次中央官員作為巡撫視察地方的記錄。
巡撫一職被廣泛應用是在宋朝時期,因為殘唐五代的兩百年亂世導致各地盜匪猖獗,百姓多受災害,因此巡撫的委任力度較於之前加大許多。
基於三百年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