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開始突破尼布楚要塞左右兩翼的俄國陣地還是從後方實施包抄,需要的行程其實並不是很大。而且就算壞了也沒事,可以拉回去慢慢修。但是德國不一樣,德國需要的是不斷的突破擁有上前公里戰略縱深的俄國陣地,在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進行運動戰。對行程的要求要遠遠大於華夏陸軍,而穩定性嗎?你能想象一下一輛坦克在俄國荒野上突然罷工後的結果嗎?結果就是九成以上會被丟棄。
這對於資源相對匱乏的德軍來說幾乎是無法忍受的!所以說德國必須將行程穩定性還有速度都放到一個較為重要的位置上。。因為如果速度實在太慢的話,無論是支援還是進攻實在是有些困難。而這些東西最終都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的限制,那就是坦克發動機!。…。
在歷史上一戰坦克只有汽油機沒有柴油機,柴油噴射技術是在1922年才有的。而一戰中的坦克,怎麼說呢。速度還真是慢的可以,行程和穩定性也是夠嗆。比如說英國的1式坦克,這種裝備了2門短管57mm炮。4挺機槍和8名乘員的大傢伙重達28噸,結果只採用了一臺出力為77千瓦的汽油機!最大速度才6km每小時,行程也不超過50km。再加上高達近一半的拋錨率。嗯,這東西也就只能用來突破戰線了。而到後期,英國為其後續戰車裝備的最大功率的發動機也不過92千瓦。
同樣。德國人的坦克也遭遇了動力上的困境,德國的a7v型坦克。這臺裝了一門57mm炮和6挺機槍,同時需要18名乘員的大傢伙同樣是以只能緩緩移動的鋼鐵堡壘,他裝備了2臺戴姆勒4缸直立式水冷汽油機,每臺的功率是73。5千瓦,本來德國人打算弄一款147千瓦的發動機,結果時間沒允許,所以就湊合的撞上了兩臺小功率發動機了事。理論上可以達到8到10km的時速。但是這個速度顯然還是很慢。
“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快速衝鋒和撕裂對手的鐵騎而不是一個個移動堡壘!在一輛坦克上部署過多的武器是不符合事宜的,他們可能還沒進入戰場就已經在半路上拋錨了。我們還要用寶貴的戰場將其送回去。這簡直就是浪費。”任何東西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可以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坦克也是這樣。想什麼早期的過頂履帶設計。裝甲堡壘,多炮塔神教什麼的可以說都出現過,多炮塔坦克在2戰初期還曾經上陣廝殺。所以在德國,也出現了多炮塔坦克的設計。但是德國陸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種笨重的傢伙沒有透過考核。。…。
“自從普法戰爭後,我們就需要面對兩線作戰。而我們的軍隊也需要面對兩種不同情況下的戰爭,一種是在狹窄的西歐和裝備精良的英法軍團交戰,而另一種則是在遙遠的東線在廣袤的土地上和俄國人打運動戰。這導致了我們需要不同的裝備,西線我們需要的是射程儘量遠威力盡量大的武器,一邊用它摧毀對反兼顧的防線和裝甲車輛。而在東線我們要的是速度和透過性。俄國泥濘的土地和凜冽的寒風比他們的軍隊更加可怕。”小毛奇說道。…。
為此德國陸軍在設計他們的鋼鐵巨獸的時候就專門參考了兩條戰線上的情況進行了一下區分。東線對付俄軍的戰場重量儘可能的輕。強調速度、行程和穩定性以及可維護性。他們為東線設計的主戰型坦克的噸位不過15噸,預計將配有100千瓦的發動機。最大公路速度為20km每小時,越野的話,那就要看情況了。最大行程預計100km。它擁有一門50mm加農炮,並且配有兩挺機槍。一挺架設在炮塔頂部,一挺架設在車體正面。並且在車體正面有一個40mm的傾斜裝甲。同時炮塔正面50mm厚。車體側面裝甲為30mm。整輛戰車由四個人操作。德國人將這款戰車命名為山貓式坦克。。…。
為配合這款坦克,德國人還專門改進了一款半履帶車作為步兵戰車來使用,這些僅僅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