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文舜一一回答。文翰一邊手扶白鬚,一邊細心聽著,然後又對文舜的麒麟營幾點精闢的意見。文翰從軍多年,眼光老辣,這幾點意見,可謂是一針見血。文舜敬佩不已,以為金玉良言,一一謹記在心。軍務之事,議定。文舜忽然,面色一緊,與文翰謂道。
“孩兒聽說父王近日身體不佳,還望父王切莫保養尊體。西唐黎民皆盼望父王能早日可得帝業,位登大寶,天下一統!!”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婚事
文翰聽了,卻是淡然一笑,默默昂首,輕輕說道。
“自古道生死有命,孤本是寒門出身,能得以今日之尊貴,全賴麾下文武皆乃世之人傑,傾心相輔,百姓誠服,方得建立大唐基業。舜兒,你當謹記。凡帝君者,當以民願為先,不可執意強迫,以德服人,否則便是殘暴不仁。你才思敏捷,文武雙全,但卻過於重視名利。將來你若登基為王,或許天下已然一統。但此天下非彼天下,華夏之地雖廣闊無邊,但其實卻是冰山一角。你有雄心大志,必然能替西唐,開擴邊疆,成為千古以來第一大帝!但此是福亦是禍也。若你多舉戰事,大舉徵兵不休,百姓無以安康,勢必反也。你且謹記,當西唐強盛遠超他方諸國,當以威懾為先,再以禮為相待,贈之以利,得其國之民心,再授以王化。如此一來,其國便以其內先亂,假以時日便成西唐之附屬。父王多年操心於西唐商業,乃欲傳授國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天道酬勤,若西唐國民皆能自強自立,自給自足,國家當以政策輔之,而非加重稅賦,恐民強國亂,此乃謬論也。國民竟能自足,享受榮華富貴,安居樂業,只會對國家心存感激,王室受得尊重敬仰,又豈會造反叛亂?譬如昔年強秦,雖能一統天下,始皇帝卻妄想以一人之力,獨皇權而貴,而令天下百姓臣服,孰不知不出數十年間,各地百姓不堪折磨,紛紛揭竿起義,強秦遂即滅也。舜兒你當以此,引以為戒,萬不可重蹈覆轍!”
文翰作為後世之人,又經歷數十年的亂世兵戎生涯,早就悟透了歷朝替代,國盛國衰之起因。文舜眼中精光連起,彷彿忽然豁然開朗,其父此一番話的道理,比起他多年所學還要精闢得多,可謂是包羅永珍,深藏治國昌盛之道。文翰見文舜似乎已有領悟,臉上那抹淡笑更是璀璨。須臾,文舜精神一震,對其父欽佩之意,如滔滔江水不絕,凝神應道。
“父王教誨,孩兒定當會三思而自省其身!”
“好!你能領悟,此中道理,非一時半刻所能通透,可見你已聽進心裡。為父甚為欣慰。”
文翰微微頷首,忽然話鋒一轉,面色沉著,向文舜說道。
“軍務國事,到此為止。此下,為父卻要與你商量家事。”
文舜面色一震,還以為文翰病情加重,欲要與他早立遺囑,頓時面色大變,如遭晴天霹靂。哪知文翰卻是如此說道。
“舜兒,你可記得為父先前與你提過娶妻之事?”
文舜一聽,高懸的心便是放下,暗暗鬆了一口大氣。不過很快文舜心裡便又苦澀起來,此下他的心思幾乎都在軍務國事之中,哪裡想過娶妻成家。何況其母剛逝,依照禮法,文舜要守喪三年,其中不可娶妻,否則就違犯禮制。文舜遂以其說之。文翰聽罷,淡淡一笑,便是謂道。
“此並不礙事。孤早與丞相商議,此中情況特殊。不久將來,西唐、大魏便將大起兵戈,孤此下只有你一獨子。按照禮法,只要孤下以詔書,教你移孝作忠,你便可以成親。何況,你母后多年盼望你早成家室,在天之靈得知此事,只會欣慰,絕不會怪責於你。”
文翰眼神爍爍,緊緊地望著文舜,臉上已擺出不容置疑的神色。文舜面色一苦,卻又答道。
“可孩兒並無心上之人,倉促成婚,只恐耽誤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