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才我等已聽聞將士來報,說這諸葛孔明亂道事非,蠱惑將軍。我等深信將軍能看透其歹心,故而並無召回。唐、蜀兩國交戰,此下正是緊要時刻。唐王力排眾議,召黃老將軍前往此處抵禦蜀賊。其心若何,天知地知,還望黃老將軍莫要辜負唐王之厚望。”
徐庶此言一出,彷彿更勝過千言萬語。黃忠臉色連變,想當初他聽聞文翰召其前往把守東川。他可謂是又驚又喜。他畢竟曾為劉備麾下將臣,後轉投文翰麾下,寸功未立,卻受文翰極為賞識,封為神龍將之一。黃忠雖以老邁,但雄心未老,能與關羽、趙雲等絕世悍將齊名,自然是無比感激。後來文翰召他把守河東,以防曹魏。黃忠受命後,凡事謹慎,事事小心,本欲藉此立功以報恩德。不過曹魏卻一直毫無動靜。而就在唐、蜀兩國交戰正為激烈、緊要之時,文翰忽然來召,不顧前嫌,教他把守東川,抵禦蜀兵。這般氣量,縱然是如古帝舜、漢高祖劉邦等帝王,亦難得見有!黃忠臨出軍時,便暗發誓言,縱然粉身碎骨,不惜性命,亦要守住東川,擊退蜀賊,保家衛國,已報恩德!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離間計(上)
那日的誓言,如顯現在黃忠的腦海裡。黃忠想到自己適才竟起了疑心,竟羞愧不止,淚流而下,哽聲而道。
“唐王恩德,老夫萬死難報其一!若有揹負,願受五雷轟頂,不得好死!!”
卻說諸葛亮收軍回寨,張飛、華雄等將今日本欲候著一番廝殺,以洩前番被黃忠所襲的晦氣,哪知諸葛亮竟與黃忠在陣前對語,而且一說就是一個多時辰,後來更是虎頭蛇尾地收兵撤去。眾將皆是心疑,趕來帳內,皆欲詢問。諸葛亮好似早就察覺眾人心意,笑聲問道。
“公等知亮陣前對語之意否?”
諸葛亮此言一出,眾將頓時紛紛一愣。張飛皺著眉頭而道。
“軍師就憑這張嘴巴,有何大用?難道可說死那黃老賊耶!?”
“哈哈!翼德此言差矣。有時候,這嘴上言辭,卻更勝於千軍萬馬,遙想當年,蘇秦單憑一張嘴皮,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國合縱,又配六國相印,叱吒風雲,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此等豐高偉業,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亮今日雖不比蘇秦,但若能說服那黃漢升,倒戈於我蜀國,不但可不費吹灰之力,攻克南鄭,取得漢中,更可得一員絕世悍將,助我蜀國長驅直入,殺入長安,助蜀王成就千秋偉業!!”
諸葛亮此言一出,帳內眾將無不驚駭。張飛聞言,冷聲嗤道。
“哼!那文不凡素來行事謹慎,識人任用,此等緊要時候,卻犯了這般無謀之錯,竟交付如此重任於黃老賊,實乃自取滅亡!!”
諸葛亮聽了,神色一凝,似乎若有所思,同時亦不禁暗暗對文翰生出幾分敬色。無論文翰此番調兵遣將,是對是錯。文翰能如此信任麾下將臣,實非尋常人可為之。
就在此時,馬岱忽然皺眉而道。
“軍師此意雖妙,只恐黃忠並未深信。如之奈何?”
諸葛亮聞言,微微頷首,望向馬岱的眼色,不禁湧出幾分賞識而道。
“伯瞻不必多慮,亮自有計議。”
眾人驚愕,連忙問計。諸葛亮說道如此如此。眾人聽之,無不稱妙。次日,蜀軍三軍大進,殺至城下,大擺陣勢。諸葛亮向張飛投去一個眼色,張飛領會,一挺丈八蛇矛,縱馬而出,厲聲喝道。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一戰!?”
張飛聲若雷轟,震得天地如同顫動,城上唐兵聽得,如似驚雷在耳畔炸開,震耳欲聾,皆起懼色。黃忠與徐庶、張遼等人在城頭而望。黃忠見張飛在城下耀武揚威,臉色一寒,冷聲而道。
“這莽夫如此猖獗,實不知天高地厚!!”
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