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肅說道:“聖人,貧民許多人都無姓。佃農有姓的也不多,佃奴更是如此。前段時間家中來信,舉行了大族議,開祠堂給追隨家族超過十五年的佃戶賜姓,並賜房號。佃升為族人,佃奴成為簽訂長約的族工。”
李世民聽到這話,身體不同的往前傾,他很想聽下去。
“聖人,族中得到了五千交人、真臘奴隸,以及兩千地中海奴隸,族中土地若是以舊的方式已經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眼下族中開辦了一個學校,特別增加了五架鐵牛專門用在教學上,並且向總舶司遞交了一份租田協議,租一塊百萬畝的區域,其中良田約佔三分之一,其餘可為林,採收香料、果子等。”
“噢,這事是大事,還是小事?”李世民心說自己竟然不知道。
崔君肅愣了一下,馬上陪著笑容:“聖人,這是小事。小到無須月月上報,只在年終作一次匯總罷了。去年的時候,戶部、工部、兵部聯名提交了一份就中南半島開發的上表,聖人您已經作過批示。”
“有這事。”李世民記得這事情。
崔君肅又說道:“當時您批示,要求禮部也參與其中,既然開發就必須要有文教,有唐民的地方就要有堂。”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中南半島開發屬於總舶司下屬西港舶司的事務,開發之後才會交給六部接管。崔家中長租的百萬畝土地,實際數字是三百七十九萬畝。但眼下還無法接管,大半還在敵軍手中佔領,也正好趁這個時間家中培養大農場的技術。”
唐儉在旁接了一句:“西港舶司這次辦事相當不利,大片的土地已經租了出去,並且收了無數的錢幣,到現在都沒有把地契準備好,這事聖人應該申斥。”
“別。”房玄齡在旁阻止:“我知道你唐家最早交錢,但打仗這事不能急,莫催得太緊,越國公正在全力防禦六詔東進,候將軍已經擊敗了真臘主力,蘇將軍畢竟將海邊各城完成的清理,這效率相當不錯了。”
“也是。”唐儉只是發了一句牢騷。
李世民算是鬆了一口氣,別看只有一個崔氏在行動上支援自己的大議,崔氏卻是五姓之首,這事看來可以辦。
想來,五大民族的事情之後,大唐可能就會有新的一輪爭執,就是幾大家族的爭執了。
阿史那杜爾別看是突厥族,代表的就是突厥王族,阿史那家族,實力也是相當的巨大,眼下阿史那家族僅是羊就擁有四千萬隻以上,馬匹七十萬。
而馮盎代表的就是嶺南僮族。
僮族背後還有四個人口比較多的民族,以及好些個人數雖然少,但自成一族的部落,姑且可以算是人數極少的民族。
房玄齡這時問道:“聖人,不知道這大議的第三條是什麼?”
李世民思考片刻之後說道:“這第三條之後都是基於第二條之上的,朕認為士、農、工、商要有所變化。”
“請聖人明言。”房玄齡站了起來,對李世民剛才的論題追問了一句。
李世民拿出一本厚厚的冊子,房玄齡沒讓書記員進來自己去接過了冊子。
李世民這才說道:“朕以為,現說士、農、工、商,這四類也算高下之分。這個士,也要高下之分,並非只會讀書作賦之人就是士。那麼三位愛卿,朕問你們這杜子春算是農,還是士。李春算是工,還是士。”
杜子春精心研究蔬菜的改良與種植,特別是冬儲與大棚這兩項,絕對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些技術在大唐備案是柳木所發明,但眼下呢,柳木的水平已經是過去式。
再說李春,因為李春的廣授門徒,大唐的造橋技術突飛猛進。
若是放在以前,李世民絕對不敢想從長安修一條鐵路去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