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這邊就撥通了華北局節能辦的電話。
張逸夫剛從那一大堆待辦事宜中抽離出來,接到秦勇的電話也是本能緊張起來。
兩句寒暄過後,秦勇道出了要商量的事情。
“逸夫啊,這周咱們兩邊都要出彙報材料了,後續安排也是要看彙報效果的。是先開會研討一下,還是直接跟部領導彙報,你那邊有沒有什麼想法?”
張逸夫哪能有什麼想法,連忙說道:“這個看秦司長這邊的安排,我們全力配合。”
“哪的話,這件事還是要你跟歐煒商討。”
張逸夫聞言腦子一抽。有些摸不清國強老師的路數。
我跟歐煒商量?那我們倆商量就好了,你堂堂司長給我來個電話是啥意思?
張逸夫不及多想,就此試探道:“歐處長那邊拿主意就好了。”
“這不好吧,據我所知你們倆意見是有分歧的。”秦勇不緊不慢地說道,“有分歧也是很正常的事,共同討論研究麼,一年半載下來總會有個結果,三五年之後總能實行。”
張逸夫聽了這話,算是明白了。
秦勇基本把話挑明。這事兒,不急。
張逸夫在日本也想得很清楚了,沒了賈天芸,這事兒,急了也白搭。
華北局自然沒有領導會幫忙推進,現在把資源讓給生產司了,但對面的一哥貌似也沒打算玩兒命幹,真打算玩兒命就不讓歐煒來了。
現在又來個三五年後開工。
國強老師。你的意思我已經完全領會了!
這事兒已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畢竟。起先是買幾臺煤耗低的機組的事,到現在變成引進超臨界技術了,如此飄逸的概念性顛覆後,別說華北局節能辦了,就連部裡的生產司都不敢說一定能做,這裡裡外外牽扯到了更為複雜的事情。賈天芸挖的大坑已經沒人填得動了。
“秦司長,我看不如這樣。”張逸夫直截了當說道,“華北局這邊的節能工程也開始大範圍開工了,比較緊張,這事兒我們節能辦乾脆就別添亂了。您那邊主導就好,有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絕對全力配合。”
“哦?這樣合適麼?”秦勇會心一笑,“用不用跟你們局裡的領導打個招呼?”
“還是得跟領導彙報的。”張逸夫也會心一笑,“要不您先打個招呼?”
“這個好說。”秦勇頗為滿意地說道,“剛出國回來,你那邊應該也忙,我就不多說了。”
“成,見面聊秦司長。”
結束通話電話,兩邊都是長舒一口氣——
最難搞定的傢伙給搞定了。
與其說搞定,不如說是達成共識。
這件事,短期內很難推進,按歐煒的路子走,付出鉅額投資後,最後得到一個本土的“日本電廠”,而沒有太多的技術利益,上層領導很難接受,畢竟沒了賈天芸撒嬌。按張逸夫的路子走,用錢換技術,日本人又很難接受。
所以這件事最後會淪為扯皮之旅,三五年這個時間跨度還真的不誇張,就算進入了實際推行階段,此等大事,七大姑八大姨也必定都參與進來,誰領功誰是哥又該說不清了。
秦勇用這事兒掙了臉,明面上挽回了袁鐵志被幹而丟的面子,同時又默默淘汰歐煒,一舉兩得。張逸夫則遠遠避開不耽誤時間,並且順便去日本混了趟,也不虧。
利益上來說,國強老師拿的是大頭,拿來專案主導權後,進可攻退可守,隨時可以改變安排,真想做的時候來個臨陣換將。
而對張逸夫來說,最重要的則是退了一步,給了生產口兒一個交代,我讓給你了,我不是那種咬著人不放的瘋狗,當然,更重要的收穫還是與國強老師那“親密無間”“盡在不言中”的美妙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