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眼睛。
“新軍操練,事關重大。王承恩你說的對,不按五萬練,按十萬練,便是縮衣節食,也要把這練兵的銀子省出來。明日便讓戶部籌措銀子點名人員,先讓沒有參戰錦州的京營先練起來!”
“李植要山東的輿論,便給他吧,讓他速速出兵錦州!”(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四章 山東
十一月二十五日,李植得了天子的聖旨,便開始在山東發行報紙。
既然是山東的報紙,自然就不再是《天津日報》了。李植派人去濟南買了一個大院子做編輯部,準備每日發行《山東日報》。當然,發行山東日報不需要再搭建一個新班子,每日的《山東日報》只需要在《天津日報》上略有裁剪就可以了。
每天晚上,等天津日報的編輯完成後,就在天津日報的編輯部列印一份,然後六百里加急快馬,把這份報紙用一天的時間送到濟南去。報紙到了濟南後,濟南的編輯部按照送來的報紙排版印刷,便有了《濟南日報》的主要內容。
這樣一來,《濟南日報》也可以較快速度登載天下大事和各地新聞。雖然這樣操作之下,濟南的新聞速度會比天津慢一天,但要知道這是一個通訊基本靠走的時候,各地的訊息在民間傳播是以月為單位的。濟南日報雖然比天津日報慢一天,對老百姓來說仍然是充滿了新訊息的好報紙。
同時,作為濟南日報,不能沒有本地的新聞和社論。李植從幕府裡選拔了幾個思想進步的文人,到濟南去擔當記者和本地社論員。記者負責在山東蒐集本地新聞,比如哪裡遭了山賊,哪裡盛行白蓮教,一一登載。而社論員則負責接觸實地,寫出反映山東本地氣息的評論員文章。
當然,對於山東日報來說,最吸引人的還是第一時間登載的天下大事。那些茶客守在茶樓裡等待念報人讀報,想聽的還不是天下大事?本地新聞和評論員文章,只是本地化的點綴,給山東的讀報人增加歸屬感。
按李植的設想:老百姓能從報紙中得到各地的訊息,就會習慣於去茶樓聽報。只要老百姓習慣了聽報,那山東的輿論就控制在李植的手裡了。
當然,對於山東日報來說,光光依靠報紙的吸引力,是無法鋪開宣傳的。李植在天津大刀闊斧改革,被天下士林視為賊寇。李植的報紙,作為李植爭奪話語權的手段,自然也受到士人的圍追堵截。
李植派出了一千二百虎賁師士兵赴山東濟南,護衛報紙的發行。
明代山東有六府九十二縣,李植每府派出二百人護衛報紙發行。李植這次駐兵濟南是有天子同意的,拿到了兵部行文。而且李植兵強馬壯,濟南府都曾經攻下,誰敢強行阻攔李植的大兵?各府知府知道胳臂擰不過大腿,無奈之下只能讓李植的兵馬進城保護報紙。
十二月十一日,為李植總管報社事務的桓義華帶著天津的人員駐紮進濟南,快刀斬亂麻,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完成了《山東日報》的組織工作,發行了第一份《山東日報》。
不過李植沒有預料到的是,山東士林對報紙的抵制十分兇勐。
李植派兵攻打襄陽、濟南和蘇州,雖然震懾住了攻擊李植商路的奸人,但天下士林從此也有了被李植步步壓迫的危機感。雖然不敢再破壞李植的商路,但對於李植髮行報紙搶佔話語權這件事情,他們感到了李植的進逼,是十二分反對,而且十分團結。
李植的《山東日報》發行後,在一千二百虎賁師士兵的保護下,也只在山東六個府的府城流通。一出了大兵駐紮的府城,立即遭到士紳們的打擊,根本是寸步難行。
桓義華看到事情棘手,連夜趕回到天津,向李植彙報情況。
“伯爺,山東不比天津,在山東各州縣沒有我們的軍事力量,各地計程車紳十分猖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