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吧。
周玲:救了一個星期左右?
趙海清:對。……我們那兒有高山村嘛,當時受災路全斷了,走出來都要七八個小時。當時地震發生有的人還跑到山頂上去了……十六七號就救高山村的老年人。我們陳家壩最後一個救出來的人,是七天以後。
周玲:七天以後?
趙海清:你知道救一個老年人要花多少精力嗎?來回十多個小時,部隊派出二十多個人,背一個人。沒有路,很危險。不斷有餘震,不斷有塌方!
周玲:那一共救了多少人?
趙海清:一共救了……兩三百人吧。
周玲:兩三百人都是老人?
趙海清:老人居多。我跟你講,我們這次陳家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越老的、年紀越大的、地震前殘疾的,越沒受傷!(笑聲)這真的很怪的。他們生命力很頑強的。……當時救援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完全以縣來劃分。當時都……有點亂,上下都有點亂。
周玲:救援結束以後,你們對在外面的老百姓是怎麼管理的?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趙海清訪談錄(13)
趙海清:最初的管理是被動的。基本上還是以村、社為單位。我們派了一些幹部到臨時安置點。我們非常感謝江油市政府和人民,包括綿陽的,他們對(受災群眾)很關心。
周玲:老百姓什麼時候開始往回走的?
趙海清:陸陸續續往回走吧,大概……20號以後。
周玲:那什麼時候這些人都到齊了呢,就是您說那一平方公里住了一萬人的時候?
趙海清:六月初吧。
周玲:那這個時候您怎麼管理呢?
趙海清:怎麼管理?以村社為單位嘛。
周玲:那衛生防疫這些問題您怎麼去解決呀?
趙海清:我們增加了一些措施。最開始是挖一些坑,然後就修建廁所,指定垃圾堆放點。搭建帳篷,以各村為單位,我們都有組織機構的。我們的黨員幹部,旗幟是樹起來的、牌子是亮出來的,服務是建起來的。各種組織措施都全部建立起來了。
周玲:那些老百姓是自己願意回來還是您把他們號召回來的?
趙海清:他們自己回來的,一個是家裡面的東西不放心。豬呀、牛
呀。……我跟你講,大概15號左右,老百姓做了一個舉動,就是放生。
張譽譯:把那些豬呀、牛呀都放了?
趙海清:從圈裡面放出來,讓它隨意跑。到了二十多號又把它們收攏來,把它們管起來。
周玲:您當時不是把一千多人都遷到外面去了嗎?後來那些學生也回來了嗎?
趙海清:學生回來的很多,大概有七百多,到“6·1”兒童節前,為這個事情我還對學校老師發了一頓脾氣你知道嗎?
周玲:為什麼?
趙海清:當時我們的學生就在綿陽,老師們在“八一”帳篷學校照顧他們。我就跟他們講:你們在綿陽照顧學生嗎?他們說:是呀。我說有多少呀?他們說:有一百多個。我說:你們還有的學生呢?他們說:還有的學生家長管呀。我說:我跟你們講呀,你還有七八百學生都在我們陳家壩呢,我說你們回來想辦法跟他們過“6·1”兒童節吧。他們沒回來,我批評他們了。都靠志願者。我有一天逼急了,知道嗎,“6·1”兒童節眼看就要到了,我就給有一個志願者說:我就任命你為臨時學校校長,你就給我負責這件事。那天我們的志願者和部隊,一起跟孩子過“6·1”兒童節。
周玲:這些志願者是外面來的嗎?
趙海清:全國各地的。——“烏有之鄉”,網上……
張建: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