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時有所辨別和選擇。為了同疾病作鬥爭,上述經驗啟示人們對某些自然物的藥效和毒性予以注意。古人經過無數次有意識的試驗、觀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藥物知識。
酒的發明促進了醫藥的進步
原始社會的後期,人們從野果與穀物自然發酵的啟示中,還逐步掌握了酒的釀造技術。至殷商時期,釀酒業已十分興盛。酒不僅是一種飲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溫通血脈、行藥勢和作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將酒譽為“百藥之長”。
發展過程摺疊
秦漢時期摺疊
中國最早的藥物學專書——《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出現於漢代。該書共載藥物365種,是由若干醫家陸續寫成的。唐、宋時期,朝廷曾組織專人整理修訂中藥學書籍。代表作:《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
作者:該書並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經歷了較長時期的充實和完善過程。
成書年代:其成書的具體年代雖尚有爭議,但不會晚於公元二世紀。
載藥數目:365種。
版本情況:《本經》原書早佚,目前的版本,均系明清以來學者考訂、整理、輯復而成。
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
1。其“序例”部分。言簡意賅地總結了藥物的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養身延年與祛邪治病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即後世所稱的“三品分類法”。
2。每藥之下。依次介紹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長環境,部分藥物之後還有別名、產地等內容。
3。所記各藥功用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4。《本經》系統地總結了漢以前的藥學成就,對後世本草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摺疊
代表作:《本草經集註》
作者:梁。陶弘景所輯。成書年代:公元500年左右。
載藥數目:730種。
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
1。“序例”部分首先回顧本草學的發展概況,接著對《本經》序例條文逐一加以註釋、發揮,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2。針對當時藥材偽劣品較多的狀況,補充了大量採收、鑑別、炮製、製劑及合藥取量方面的理論和操作原則。
3。增列了“諸病通用藥”、“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藥食忌例”(原書無標題,以上題目為後人所習用)等,大大豐富了藥學總論的內容。
4。各論部分。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將所載730種藥物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類。各類中又結合三品分類安排藥物順序。
隋唐時期摺疊
代表作《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作者:李績、蘇敬等主持編纂。依靠了國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
成書年代: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
載藥數目:844種。
主要特點及學術價值:
1。書中增加了藥物圖譜,並附以文字說明,這種圖文對照的方法,開創了世界藥學著作的先例。
2。無論形式和內容,都有嶄新的特色,不僅反映了唐代藥學的高度成就,且對中外後世藥學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宋代摺疊
宋代官修本草宋代本草書籍的修訂,乃沿唐代先例以國家規模進行。宋代的官修本草有:1。公元973~974年刊行的《開寶本草》
2。1060年刊行《嘉祐補註本草》
3。1061年刊行的《本草圖經》。《本草圖經》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