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康熙皇帝。此事發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十一日。康熙對火災歷來很重視,史載,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二月二十三日夜,西苑五龍亭、光明殿失火,次日黎明,康熙親自到現場視察火情。由於康熙重視防火,因此,在他執政的61年間,故宮只發生過一起火災。
慈禧害怕電影摺疊
光緒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70壽誕時,英國駐華公使晉獻給她一部電影放映機和幾部影片,一次放映時突然著火,片子及電影放映機被燒燬。火勢快,火焰猛,使慈禧太后大驚,於是她特頒一道諭旨:紫禁城裡不準放電影。
孫中山與火結緣摺疊
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與火結下了不解之緣。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創立了中國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為了保密,成立大會的地址選在了“華人消防所”,這個救火救生的群眾團體十分安全,保證了成立大會的順利召開;1912年的一天,安徽都督柏文蔚得知裝載大量鴉片的一艘英國商船在安徽省安慶縣長江水域行駛,下令將該船查扣。英國駐安徽的領事說中國警察侵犯了英國在華商人的正當權益,提出“抗議”,要求中方在24小時內放行,交還全部貨物,並向英方賠禮道歉。同時,在長江遊弋的英國炮艦。將炮口對準安慶城。就在這十分危急的時刻,孫中山來安徽視察路過安慶,安徽都督柏文蔚登上孫中山的座艦“江賽”號。請示孫中山此事如何處置。孫中山聞聽此事拍案而起:“非給英國鴉片販子以沉重打擊不可!”次日,孫中山在“江賽”號甲板上向前來歡迎的群眾激昂陳詞。歷數了林則徐禁菸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罪行,面對英軍的炮口,果斷下令:“將繳獲的所有鴉片,悉數燒燬!”
火焰摺疊
基本釋義摺疊
火焰正確地說是一種狀態或現象,是可燃物與助燃物發生氧化反應時釋放光和熱量的現象。
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和外焰,火焰溫度由內向外依次增高。
火焰並非都是高溫等離子態,在低溫下也可以產生火焰。
詳細介紹摺疊
火焰中心(或起始平面)到火焰外焰邊界的範圍內是氣態可燃物或者是汽化了的可燃物,它們正在和助燃物發生劇烈或比較劇烈的氧化反應。在氣態分子結合的過程中釋放出不同頻率的能量波。因而在介質中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例如,在空氣中剛剛點燃的火柴,其火焰內部就是火柴頭上的氯酸鉀分解放出的硫,在高溫下離解成為氣態硫分子,與空氣中的氧氣分子劇烈反應而放出光。外焰反應劇烈,故溫度高。
火焰是能量的梯度場。伴隨燃燒的過程,其殘留物可以反射可見光,與能量密度無關。
火焰可以理解成混合了氣體的固體小顆粒,因為是混合體,單純的說成固體或者氣體都不合理的。因為固體小顆粒跟空氣中的氧氣起反應(受到高溫或者其它的影響)。所以可以以光的方式釋放能量
在物質變為氣態以後,如果從外界繼續得到能量,到一定程度後。它的粒子又可以進一步分裂為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即原子或分子發生了電離。電離使帶電粒子濃度超過一定數量(通常大約需千分之一以上)後,氣體的行為雖然仍與平常的流體相似,但中性粒子的作用開始退居到次要地位,帶電粒子的作用成為主導的,整個物質表現出一系列新的性質。像這樣部分或完全電離的氣體,其中自由電子和正離子所帶的負、正電荷量相等,而整體又呈電中性,行為受電磁場影響。稱為“等離子體”。因為物質的固、液、氣態都屬於“聚集態”,所以從聚集態的順序來說。也常常把“等離子態”稱為物質的第四態。
等離子體現象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