鵒撂��罡鵒斂揮傻錳鞠⒌潰骸氨松鈧�乙玻 彼韭碥艙嫻暮芰私饢野。ň磯��弧犢酌髑鏌辜辣倍貳罰�。ㄎ賜甏���
480 諸葛亮和司馬懿 4
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種很特殊的方法,叫作“心理暗示法”,就是古人講的“攻心為上”。按我個人的理解,司馬懿在這兒也採取了這種“心理暗示法”。這種說法也許有點深文周納,有點揣測,但事實上這種方法最終還是發揮了作用。司馬懿讓使者把他的話轉告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實際上他是在暗示孔明,你吃得這麼少,卻這麼操勞忙碌,你還能活多久呢?
這種“攻心為上”的心理戰術果然很奏效,小說寫道,諸葛亮自從聽了司馬懿的話以後,“自覺神思不寧”。諸葛亮果然上當了。
司馬懿很有耐心地在等待著,他一點也不著急,因為他知道,諸葛亮這麼操勞,吃不飽,睡不安,肯定沒有幾天活頭了。
果然,諸葛亮像油燈似地耗盡了最後一滴油,不久就發病死在五丈原。司馬懿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真是“不戰而勝”。
諸葛亮死的時候是54歲,而司馬懿比他大兩歲,56歲。一個比你年齡大的人,敢跟你熬,想的是“咱們就來熬吧,反正我年齡比你大,咱們熬熬看,看誰熬的時間長”。結果司馬懿果然就比諸葛亮熬的時間長。從這可以看出,司馬懿的確是笑到了最後,所以能笑得最好。
當然諸葛亮臨死還使了一個奇招,就是所謂“死諸葛驚生仲達”。
司馬懿深通天文,當天晚上他算天象,認定這次諸葛亮肯定死了,於是第二天蜀兵敗退時,他就派兵追擊。他早就被諸葛亮嚇壞了,從來不敢追擊蜀軍。這次好不容易壯著膽去追擊。沒想到諸葛亮早就讓人把他自己塑成一個木雕的形象,當司馬懿大軍追上的時候,把這尊雕像放在車上推出來。嚇得司馬懿立刻退兵。
司馬懿這次雖然又被諸葛亮的遺計給矇騙了,沒有窮追蜀軍。但他還是大度地笑著,自我解嘲說:“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諸葛亮活著我能算過他,死了我算不過他。實際上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司馬懿從來也沒有算過他。這下反正諸葛亮死了,他可以吹吹牛了。作為一個勝利者,司馬懿說起這話來當然臉不紅心不跳,坦然自若。“死諸葛”地下有知。說不定會被氣得活轉過來。
不過無論如何,司馬懿是笑著說這句話的,他的確是笑到了最後。
(五)孰高孰低
有人認為司馬懿比諸葛亮還高出一籌,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我們在評價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時候,不應該只去評價他們個人,還要聯絡到他們背後的政治團體和政治力量。
從表面上看,司馬懿背後站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魏國,而諸葛亮背後站著的是一個非常弱小的蜀國,所以這兩個人之間的政治對比,事實上形成一種不平等的對比。
我們可以看到。在他們兩個人博弈的過程當中,諸葛亮事實上越來越緊張,司馬懿卻越來越鬆弛。因為諸葛亮根本就輸不起。司馬懿他能夠輸,他經得起輸。所以諸葛亮到最後,他越不能輸,就越會有一些戰略上或者戰術上的失誤;而司馬懿能夠輸,他反而能夠紮緊腳跟,慢慢地做起一番事業來。
雖然歷史是不以勝敗論英雄的,但是即使我們不論勝敗,也不能不肯定,在某種意義上。司馬懿的確要高出諸葛亮一籌,他能笑到最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為從深層次來看,諸葛亮在“六出祁山”時。只有一個敵人,就是曹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北伐恢復中原;而且也只使用了一個手段,就是訴諸武力。這是非常明確,一往無前的。
後主劉禪對諸葛亮,雖然有幾分畏懼,卻不得不言聽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