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錯,所以李成梁親自派兵護送,絕不會有閃失。而一旦入關,如果此人好端端地抵達了京城,卻還另外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當他說出所謂真相,朝中有分量的人,比如馮公公,比如首輔大人,比如六部那些尚書侍郎,我們都察院的總憲,僉憲,卻全都不相信那套說辭。畢竟,要證明他以及那些死掉的察罕兒部人是真的偷了土蠻汗的牛馬,而想要歸降,物證呢?人證呢?既然讓這麼一個傢伙到了京師也可能會被質疑,甚至被丟到一邊棄之不顧,那麼送個活口能夠讓李成梁倒黴,還是人在入關之後死了,更容易讓李成梁倒黴?”
王繼光只覺得心頭一沉,可下一刻,他就聽到汪孚林再次開口問道:“都已經知道此行興許不那麼太平了,你還敢去嗎?”
如果汪孚林一開始就直接說此行也許有危險,王繼光也許還會猶豫一下,但此時此刻,他已經聽汪孚林剖析清楚了各宗利害關係,知道風險,卻更知道這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個莫大的成名良機,如果汪孚林之前因為他病過一場,而想到的是顧雲程又或者是王學曾,他就沒這個機會了!
於是,他立時凜然應道:“掌道大人,您既然都敢推薦我,我自然敢去。放心,您給戚大帥的信我一定帶到。”
只要戚繼光肯派人護送,那他還怕什麼?那可是天下無敵的戚家軍!
“很好,你立刻準備一下,我這就去回報總憲大人。”
因為之前已經去了兩個兵科給事中,所以張居正此次指名要都察院出人,左都御史陳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汪孚林。可再一想,這只是到山海關接人的跑腿差事,要讓可以說是自己左膀右臂,又已經是掌道御史的汪孚林出馬,這實在是有點浪費人才,他才示意汪孚林推薦一個人。當聽說是王繼光時,他還有些不大理解,可汪孚林既然保證王繼光能夠勝任,他就將信將疑報了上去,很快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的答覆就下來了。
竟是照準!
雖說不知道那是因為汪孚林舉薦的人,上頭方才照準,還是王繼光這個人張居正和馮保很滿意,但陳炌也不多想,很快親自召見了王繼光,好好吩咐了一通。尤其是對於錦衣衛隨行這一點,他比汪孚林那淡然若定的態度就要緊張多了,一再吩咐王繼光要小心謹慎,不要和錦衣衛那幾個人起衝突,甚至暗示遇事不如讓這些人衝在前頭……以至於王繼光在告退離開那座都察院正堂時,要竭力掩飾才掩藏得住那一絲不屑。
汪孚林一個掌道御史,都對錦衣衛毫不放在心上,你陳炌是左都御史,居然還怕麾下御史和錦衣衛起衝突?
就在這一天晚上,陳梁匆匆給明日就要起行的郭寶傳了汪孚林的口信。當聽到汪孚林授意,說是在山海關與人匯合之後,務必不要急著護送人進關,而是務必小心各種突發事件,等薊鎮派出兵馬護送,再一起走,郭寶不禁大為意外。
就算真是殺降冒功,李成梁也就是個失察的處分,而誰都知道遼東離不開李成梁,張居正也對這位遼東總兵信賴無比,而陶承嚳不過是一介參將,要殺人滅口在遼東就這麼幹了,還會等到進了山海關再出手?
然而,心下狐疑的他很快就想通了。
就和錦衣衛那位緹帥竟敢在汪孚林的家裡安釘子一樣,這路上出現么蛾子又怎麼不可能?(未完待續。)
第八七七章 一脈相承的汪氏風格
從京師到山海關的驛路,從京師所屬的會同驛開始,一直到山海關城所在的遷安驛,總共是十一站,七百五十里,大抵是六十里到八十里一個驛站,每個驛站的規模不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