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諸部族的城市,也不過容納十幾萬人而已,要是修個足夠十五萬人的營壘,估計這一個月也不用幹別的了。
所以,萬尼烏斯選擇的是修築十三個簡易營壘——壕溝、土壘、護牆什麼的省了,只是簡單的砍伐了樹木,在營地周圍圍護起來作為簡易防護,防止野獸傷人。
而到了第二天,萬尼烏斯的使節隊便到達了最近的塞姆諾內斯分部,遞上了玩弄你無私的戰書。
就像萬尼烏斯所想的那樣,這份戰書給塞姆諾內斯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儘管塞姆諾內斯人中不乏能夠讀寫希臘文的,但面對擁有博士頭銜的希臘書記官竭盡所能的華麗表演,他們的文學水平顯然遠遠不夠檔次。
一邊派出信使召集臨近分部族的首領、長老,尤其是懂得希臘文的人前來議事,這個分部裡懂得希臘文字的貴族之間就開始了爭論——不同的詞格、多變的冠詞、豐富的表達形式,以及複雜的語法讓每一個rì耳曼人都jīng疲力盡,並且大罵萬尼烏斯“完全不象個rì耳曼人”。
然而,即便如此,塞姆諾內斯人仍舊沒放棄對這份戰書的“破譯”工作——儘管這份戰書顯然不像是一個rì耳曼人會寫出來的,對於塞姆諾內斯這樣歷史悠久勢力龐大的大部族而言,看不懂別人的正式書信仍舊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
最終,在折騰了三天,並且聚集了三十幾個懂得希臘文的rì耳曼“學者”之後,塞姆諾內斯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前面那上千行都是廢話,真正有用的就那麼三四句——萬尼烏斯集合了十五萬軍隊,五天後殺過來——而現在,已經過了三天!
一個塞姆諾內斯分部,小的一萬多人,大的也就三萬來人,再加上之前的連戰連敗所損失掉的青壯,憑藉附近這幾個分部即便把所有人都集合在一齊,也湊不夠十五萬人,顯然是不可能和萬尼烏斯對峙的。
於是,這一次,塞姆諾內斯人前所未有的迅速做出了決斷,一邊將萬尼烏斯率領十五萬大軍來犯的訊息傳遞出去,一邊開始著手張羅搬遷避難的事情。
因為萬尼烏斯的大軍兩天後即到,塞姆諾內斯人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時間——這樣一來事情就簡單了,青壯們全副武裝,保護著老幼婦孺,帶著鐵器和皮具,驅趕著牲畜開始向臨近的分部遷移。
等到四天後萬尼烏斯率領軍隊到達的時候,臨近的十幾個分部已經全部完成了撤離,只留給萬尼烏斯一個又一個空蕩蕩的聚居地。
對於這種情況,萬尼烏斯也不在意,索xìng佔用了塞姆諾內斯分部的聚居地,將那些聚居地加以加固和強化,作為大軍駐紮的營地。
再過了十天,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芬尼人、蘇約內斯人的軍隊便趕到了——並不是萬尼烏斯的軍隊留下了什麼便捷的聯絡方式,而是十五萬人的炊煙即便在整個大森林裡也是極顯眼的目標。
遺憾的是,因為之前在萬尼烏斯這邊受到的損失,以及上一年裡和塞姆諾內斯人作戰的損失,這一次,三個大部族聯盟的聯軍也只有五萬人而已。
這個數量讓萬尼烏斯有些失望。但萬尼烏斯也沒有別的辦法,畢竟這些部族本身的實力也不過是個大部族而已——而且,似乎是因為軍隊數量過少而擔心受到輕視,三個部族聯軍的首領們一再表示,他們所帶來的軍隊都是經過了戰鬥考驗的老兵,能夠承擔比較大的壓力。
對萬尼烏斯而言這種保證毫無意義。所以儘管這些“盟軍部隊”一再表示他們可以充當對塞姆諾內斯人作戰的先鋒和主力,萬尼烏斯還是在心底裡把他們直接丟到了“打雜和收尾”的序列裡。
與此同時,萬尼烏斯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侵入塞姆諾內斯地區,要徹底摧毀塞姆諾內斯人的訊息也在整個塞姆諾內斯一百個分部傳開了——事實上,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