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線修的嚴嚴實實。而空軍更是可以威脅到德國本土,坦克跑的再快也沒飛機快啊!。…。
更何況這一次,要是戰端再起的話,華夏估計就不會再像上一次那樣幫助德國了,原因很簡單,1戰中華夏幫助德國是為了徹底削弱英法。使其無法在遠東給自己找麻煩,同時讓德國牽制美國,而現在英法已經不行了。美國的注意力也在歐洲了。德國卻已經把手伸向了亞洲。在這種情況下華夏與德國之間關係絕對不會像以前那樣了。所以德國人對西線的評價是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1戰讓法國人對戰爭也心有餘悸,他們主動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可能性不大,從延綿的防線上就可以看出他們要的是防禦而不是進攻。既然德國已經擁有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那也沒必要非冒著巨大風險強行攻擊法國吧?
於是乎,德國陸軍高層想重複1戰時的勝利,西面,死死的堵住法國極其盟國。同時在東面尋找突破口。1戰的時候環境那麼惡劣,德國都可以西面擋住協約國東面幹掉俄國,那麼現在,南亞次大陸的英軍實力肯定沒法和俄國相比,雖然南亞距離德國更加遙遠,但是距離英國更遠。德國控制地中海,完全可以從地中海出發過紅海然後進入印度洋,或者走中東鐵路到達波斯灣。而英國必須跨越大西洋然後進入印度洋,路程方面比德國遠很多。同理,美國也是這樣,美國想要支援英國在印度的行動必須跨越整個太平洋然後是半個印度洋到達南亞次大陸。所以如果以印度為突破口的話。等於分散了協約國可以作用於歐洲的力量。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而且德國高層還有一種期望,那就是當德國在和英美在印度進行搏殺的時候,法國可能並不會參與其中,至少不會盡全力,畢竟法國在南亞沒有直接利益,而在這場戰爭結束後,法國的雄心已經不再是整個世界了,他更看重的是自己能保留多少利益。而在停戰前,法國也是最希望停戰的國家。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足夠的藉口置身事外。當然。即使法國參與到印度的戰爭中,德國也是不怕的。畢竟法國距離印度也過於遙遠。…。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理解。在未來的戰爭中,我們的目標不再是徹底摧毀一個強國。而是透過武力獲得有限度的勝利?”雖然魯登道夫還是覺得徹底摧毀法國能夠使德國更加安全,但是很顯然,現在剛剛吞下一大塊地方正在努力消化的德國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東歐的波蘭人、烏克蘭人以及俄羅斯人可是讓德國人十分的不省心啊。德國和華夏不同的是,德國人佔領的地區是人口稠密區,華夏佔領的是人口密度極低的地區,這對同化和統治帶來了極大的阻礙。以至於德國必須把相當大的一部分力量調往東歐。。…。
“不要以為現在俄國就是我們的朋友。如果我是他們的話,在未來必須選擇一個敵人的話,我會選擇德國而不是華夏。”馬肯森接著說道。“華夏現在沒有任何威脅。。無論是同盟國和協約國都不想和這個擁有4億人口的工業國家開戰,如果俄國敢動手的話,那麼結果必死無疑,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敵人依然強大,而盟友卻比1戰開始前還要少。我們必須集中力量放在可以帶來收益的地方,而不是用在無休止的消耗戰中。”
“收益?波斯的石油是不是也是我們東進的重要原因?按照有些專家的估計,在未來波斯將是一個不亞於高加索的重要石油產地。”興登堡問道。
“沒錯,這也是我們制衡協約國和華夏的一柄利劍,看看現在石油的分佈吧,歐洲的石油主要是羅馬尼亞和外高加索地區,中東主要是兩河流域和波斯,再然後是美國。華夏雖然地大物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