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日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協商。
第六條
締約國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的精神,並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鞏固中日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係,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並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
第七條
本條約經雙方批准後立即生效,批准書在北京互換。
本條約有效期間為十年,如在期滿前一年未有締約國任何一方表示願予廢除時則將延長五年,並依此法順延之。
1918年4月29日訂於北京,共兩份,每份均以中文與日文書就,兩種文字的條文均有同等效力。
在正式的條約之外,中日兩國還簽署了友好同盟密約,中國在密約中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保護權,承認日本對庫頁島的主權,並確定將支援日本獲得西西伯利亞大平原的管理和保護權。日本則在密約中承認中國收回的《中蘇尼布楚條約》以來被沙俄佔據的土地為中國的固有領土,雙方還在密約中商定在履行協約國東線進軍義務的過程中,將建立聯軍司令部統一指揮和進行後勤保障。
《中日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巨大的波瀾,第二天各國報紙的頭條都是《中日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簽訂的新聞和評論。
協約國中美英法因為提前得到中日雙方的通報並予以了預設,所以美英法各國政府官方的反應很簡單或者說有些落寞,無非是樂於見到中日雙方攜手為亞洲人民的福祉貢獻更大的力量,同時不忘向本國媒體指出,中日同盟強調不針對任何第三方及其盟國,所以在未來不會對本國造成負面影響。
在中國國內,則在全國幾乎所有城市都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慶祝遊行,熱烈慶祝本屆政府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舉收回了被日本侵佔的南滿鐵路、關東州、膠州灣、青島和已經遠離中國23年的臺灣,上述日佔地的中國老百姓更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幾乎徹夜未眠的在街道和廣場上游行慶祝。
在收回了外蒙古、中東路、《中俄尼布楚條約》以來失地後,段祺瑞政府再一次在外交和國際政治舞臺上獲得了巨大的勝利,為中國人民獻上了一份厚禮,在徐樹錚一手掌控的新聞娛樂的宣傳下,對日本從以往的侵略者的形象宣傳漸漸轉向讚賞日本政府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譜寫了新篇章上面。
最失落的當然是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不少狂熱的少壯派軍人和一部分甲午戰爭的老兵則跑到皇宮和首相府門口去示威,居然還有想不開要玩切腹的,頭上扎著白布條揮舞著軍旗咆哮要誓死一戰的退伍軍人聯合會組織的遊行遭到了日本政府的驅散。
當然,政屆金融實業界新聞輿論屆中更多的有識之士,則紛紛發表文章讚揚日本政府終於做出了一次負責任的外交戰略轉向,日本第一次發現或者開始承認,原來中國從來沒有對日本形成過威脅,中日兩國之間的不快,是那些私慾膨脹的傢伙當年和慈禧老太后還有李鴻章建立北洋海軍到日本武裝遊行刺激太大才鬧出來的糾葛。
不管怎麼說,中日兩國政府在1918年的春夏之交終於做出了一次在當時看來雖然不可思議卻務實而且彼此雙贏的戰略交易,日本獲得了自己身邊最大也是最近的鄰居全方位的承諾。
在簽約現場王庚握著對付新任的外務大臣後藤新平手的時候甚至悄聲在這廝耳邊道,“同盟一旦建立,中日兩國就是唇齒相依的親密夥伴,將來就是再有什麼大地震或者颱風啥的,日本人民也不用擔心沒地方去,到時候咱把出海口直接從西西伯利亞拓展到黑海去!”
在《中日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簽訂的第二天,中美英法日和高爾察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