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曰:“周公居攝(1),帶天子之綬(2),戴天子之冠,負扆南面而朝諸侯(3)”。戶牖之間曰“扆”,南面之坐位也。負扆南面鄉坐(4),扆在後也。桓公朝諸侯之時,或南面坐,婦人立於後也。世谷傳雲,則曰負婦人於背矣。此則夔一足、宋丁公鑿井得一人之語也(5)。唐虞時,夔為大夫,性知音樂,調聲悲善(6)。當時人曰:“調樂如夔,一足矣。”世俗傳言:“夔一足。”案秩宗官缺(7),帝舜博求,眾稱伯夷(8),伯夷稽首讓於夔、龍(9)。秩宗卿官,漢之宗正也(10)。斷足,足非其理也(11)。且一足之人,何用行也?夏後孔甲田於東蓂山(12),天雨晦冥,入於民家,主人方乳。或曰:“後來,之子必貴。”或曰:“不勝,之子必賤。”孔甲曰:“為餘子,孰能賤之?”遂載以歸。析橑(13),斧斬其足,卒為守者(14)。孔甲之慾貴之子,有餘力矣,斷是無宜,故為守者。今夔一足,無因趨步(15),坐調音樂,可也。秩宗之官,不宜一足,猶守者斷足,不可貴也。孔甲不得貴之子,伯夷不得讓於夔焉。宋丁公者,宋人也。未鑿井時,常有寄汲(16),計之,日去一人作。自鑿井後,不復寄汲,計之,日得一人之作,故曰:“宋丁公鑿井得一人。”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於井中(17)。夫人生於人,非生於土也。穿土鑿井,無為得人。推此以論,負婦人之語,猶此類也,負婦人而坐,則雲婦人在背。知婦人在背非道,則生管仲以婦人治疽之言矣。使桓公用婦人徹胤服(18),婦人於背,女氣瘡(19),可去以婦人治疽(20)。方朝諸侯,桓公重衣,婦人襲裳(21),女氣分隔,負之何益?桓公思士,作庭燎而夜坐(22),以思致士,反以白日負婦人見諸侯乎?
【註釋】
(1)周公居攝:周武王死後,兒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代行君主權力。
(2)帶:佩掛。綬:拴在印上的絲帶。
(3)扆(y!以):指帝王宮殿裡設在門窗之間的屏風。以上參見《漢書·王莽傳上》。
(4)鄉:通“向”,故疑是衍文。
(5)夔一足:夔,人名。傳說是堯、舜時的樂官。據《呂氏春秋·察傳》載,他能“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故舜說:“若夔者,一而是矣”。於是他被叫做夔一足,意思是有一個夔已經夠滿足了。後來誤傳為夔只有一隻腳的神話。宋:春秋時的宋國,都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有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之間的地方。丁公:一個姓丁的老頭。語:這裡是傳說的意思。
(6)調聲:樂聲。悲善:很動聽。
(7)秩宗:古代官名。掌管宗廟祭祀之官。
(8)伯夷:傳說堯、舜的賢臣。舜時做秩宗。
(9)龍:人名,舜時為納言。以上參見《尚書·舜典》。
(10)宗正:古代官名。漢時為九卿之一,多由皇族中人擔任,主管皇族事務機關的長官。
(11)足:根據文意,疑是衍文。下文“秩宗之官,不宜一足”,即申釋此語,可證。
(12)後:天子,君王。孔甲:夏朝後期的一位君主,在位三十一年。田:通“畋”,打獵。東蓂山:古山名,《呂氏春秋·音律》作“東陽萯(b8i倍)山”,具體地理位置待考。
(13)析:劈木。橑(li2o遼):柴薪。
(14)《呂氏春秋·音律》“守”下有“門”字,可從。以上事參見《呂氏春秋·音律》。
(15)固:依靠,憑藉。趨:快步走。
(16)寄:依附別人。汲(j0及):從井中打水。
(17)以上事參見《呂氏春秋·察傳》、《風俗通義·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