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跟陸恆問道:“雷先生之前我有所耳聞,聽說他現在開始新的創業,不知道今天所講的內容會不會跟他的創業專案有關係。”
陸恆輕笑道:“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前輩,不管是老生常談的內容,還是他的創業理念,肯定會有可取之處,我挺期待的。”
扎克伯格點了點頭,在這一點上,他並沒有反駁。
雷君的履歷的確夠精彩,運作過上市公司,投資過國內外無數潛力企業,這確實是一個很厲害的前輩。
“咳咳,hello,我是雷君,相信現場認識我的人很多,不認識的應該也會在之後認識我。所以我就廢話不多說了,直接開始今天的話題吧!硬體製造商的新估值模式與不對稱戰爭!”
掌聲,熱烈的響起,這場晚餐會,總算是迎來了他的主角。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目標是全球範圍
“網際網路+已經是現在所有企業都避不過去的話題,以此,在這個領域內,劃分出了主流的網際網路軟體勢力,以及逐漸出現的網際網路硬體勢力。在後者上,背後的估值模式,便是一切顛覆變革開始的源頭!”
“網際網路硬體製造商與傳統的硬體製造商有極大的區別!傳統制造商最喜歡講的成功標準是出貨量、市場佔有率。而在我看來,新興的網際網路硬體製造商,則是以作業系統最佳化、版本迭代更新次數、使用者數量等資料為成功標準。而這,也就是兩套截然不同的估值模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這就在於你企業的估值是以硬體產品售賣量為核心標準,還是以使用者數量以及單個使用者的arpu值為標準,這是兩套截然不同的打法。”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facbook是按照每個使用者100美元進行計算,所以才有了現今五百億美金的估值。蘋果是按照每個使用者2000美元進行估值,即“硬體售賣+appstore分成”,這才能支撐蘋果高估值的神話”
。。。。。。。
“由此,我得出一個觀點:純硬體售賣的估值模式正在死去,以使用者來估值或將是王道。也就是說,硬體從賣出的那一刻,才應該是生意真正開始的時候。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場不對稱戰爭,一方講的是出貨量與純硬體盈利模式,而另一方則是網際網路估值模式,以經營使用者為核心。傳統制造商不一定會輸,但活得好的無疑都將是我們這一批開始重估使用者價值,併為此改變的企業。”
。。。。。。。
陸恆安靜的聽著雷君的演講,頻頻點頭。
這些東西聽起來會顯得很空泛,但是陸恆將其拿到後世,與小米的一貫經營方針做對比,就很容易懂了。
雷君不僅僅是提出了這麼個概念,他也是真的在這麼做,堅決的貫徹了下去。
可以說,在幾年後,網際網路硬體新勢力這一塊兒,代表企業就是小米科技。
小米科技是真的做到了經營服務、經營使用者,經營粉絲群體。
在小米之前,手機品牌粉絲叫得出口的唯有“果粉”,而在小米出來之後,多了個“米粉”
至於其他手機品牌的粉絲,凝聚力實在差太多,可以說不堪一擊。
當然這與產品質量的關係,嚴格意義上來說,並沒有那麼大。
主要還是小米公司一貫的經營方針,決定了他們把使用者作為了核心來經營。
一旁的扎克也在安靜聽著,這人是個天才,尤其在理念理解這一塊兒。
他看到了facebook的未來,拒絕了無數次天價收購,因為他堅信自己的理念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陸恆的滴滴打車相關資訊擺上他的桌子前,他很快就分析出了前景,甚至得出了當前的美國更加適合這款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