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用穿甲彈重創敵艦主要就是,穿甲彈的裝藥量都非常少,一般在三十公斤左右,在艦體表面上爆炸後產生的破壞效果很不理想
根據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三十分鐘裡,兩艘美艦都遭到了猛烈打擊
“南達科他”號至少被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擊中了四次雖然這些穿甲彈也對該艦造成了一些影響,比如一枚命中B炮塔頂部的穿甲彈就導致該炮塔在十五分鐘內沒能開火但是這些損傷並不嚴重,“南達科他”號的戰鬥力並沒有明顯下降,艦體的損傷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印第安納”號的情況稍微糟糕一點,其右舷前方副炮群被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彈直接摧毀,C炮塔則因為轉動機構出現了故障,導致射界受到限制,但是總體狀況依然算得上良好,繼續打下去根本沒有問題
在這三十分鐘裡,兩艘德艦受到的損傷微乎其微
“俾斯麥”號避開了所有十六英寸穿甲彈,只被數枚五英寸炮彈打中,而且關鍵裝置均沒有損傷“提爾皮茨”號捱了一枚十六英寸炮彈,但是中彈部位在艦尾,而且水平裝甲沒有被打穿,損傷並不嚴重
事實上,在這半個小時裡,真正發揮作用的,就是兩艘“俾斯麥”級上的副炮
“南達科他”號至少被三十七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彈擊中,其中一枚差點就鑽進了司令艦橋,還有一枚擊中了煙囪當然,這些損傷都不算嚴重,最關鍵的一次命中在“南達科他”號的主桅杆中部,炸斷了其對海搜尋雷達的基座,導致雷達整體坍塌,並且炸壞了安裝在桅杆頂部的對海跟蹤雷達
可以說,這枚炮彈的價值非同尋常
在兩部對海雷達受損之後,“南達科他”號只能用光學裝置來瞄準目標,炮擊命中率直線下降
“印第安納”號的情況稍微好一點,兩部對海雷達並沒有損壞,但是在捱了數十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彈後,裸露在艦體外的大部分裝置都被炸燬,而且兩枚直接命中煙囪的炮彈導致煙囪嚴重受損,使其無法達到最高航
可以說,只要保持這個交戰距離,接下來的戰鬥幾乎沒有懸念
問題是,斯佩沒有保持好交戰距離
打到三點半的時候,交戰距離已經縮短到了一萬五千米,而且兩艘美艦在“南達科他”號的率領下,仍然在向德艦逼近
接下來的戰鬥,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隨著交戰距離拉近,兩艘美艦開始集中炮擊“俾斯麥”號
這個時候,美軍通訊系統的優勢顯現了出來
因為“南達科他”號的兩部對海雷達都被炸燬,所以當時是由“印第安納”號為其提供炮擊資料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透過艦隊內部的短波電臺,由“印第安納”號的槍炮長直接指揮“南達科他”號上的九門主炮雖然這對提高“南達科他”號的炮擊命中率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主要是“印第安納”號能夠提供的,只是目標與自身的相對距離與方位,而兩艘美艦間隔了大約五公里,因此會出現很大的偏差,但是兩艘美艦同時向“俾斯麥”號開火,其火力密度瞬間增強了兩倍,也不可小覷
可以說,這個時候,關鍵就在“俾斯麥”號上
如果“俾斯麥”號能夠堅持下來,那麼“提爾皮茨”號就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盡情向“印第安納”號開火只要重創了“印第安納”號,兩艘美艦就沒有什麼好指望的了,輸掉戰鬥只是遲早的事情
問題是,“俾斯麥”號沒有能夠堅持下來
這也不能怪斯佩,主要就是,在三點四十分左右,“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同時探測到了逼近的三艘主力艦,而且立即斷定出是三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坎寧安直接指揮的第二戰鬥群終於趕到了
有趣的是,坎寧安沒有根據實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