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哼了一聲點點頭道:“我雖然不如你瞭解西方的疆域,但我也看過兩漢時期流傳下來的各種傳書。
其中有一部就記載著漢人進入西方的方式。
漢人除了從西域進入了西方,窺探到西方的世界外,還從蒙舍詔所在的地方進入了西方,窺探到了西方的世界。
所以要去西方,不只有西域這一條路可走。
蒙舍詔所在的地方的那條路也走得通。
而林邑常有源自於西方的商人乘船而來,林邑所獻的貢品中也有跟西域傳來的東西類似的東西。
所以我猜測林邑也能通往西方。
所以我們得拿下林邑和蒙舍詔,三路進軍,從三個地方一起窺探西方,即便是一方不成,其他兩方也會有所收穫。
我們也不至於功虧一簣。
要是能發現一條捷徑,我們征討西方會更容易。”
李元吉聽完李世民這一席話,被李世民這個小小的想法給震驚了一把。
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僅僅憑藉著一絲蛛絲馬跡,就推斷出了進入西方的道路不只有西域這一條,並且做出了一定的部署。
這要是換做其他人,估計還在固執的認為中原就是世界的
十之八九,中原以外都是蠻荒大地呢。
就更別提去推測進入西方的道理,以及做出一定的部署了。
“那你為何在策略中沒寫?”
李元吉震驚之餘,忍不住問。
李世民在策略中絲毫沒提到征服林邑和蒙舍詔的目的,只寫了林邑和蒙舍詔必須征服。
這也是他認為李世民需要他征服的地方有些多的原因。
李世民瞪著眼哼道:“我寫的策略是告訴你需要做什麼,不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我把這些都寫進去,並且寫詳細了的話,你覺得我給你的東西會只有這一點嗎?”
李元吉恍然道:“那倒也是……”
李世民寫的可是毛筆字,不是鋼筆字,看似厚厚的如同一本書的紙張,能寫的東西也很有限,不可能達到像是後世書本那樣的十數萬言,或者更多。
所以李世民肯定直接寫行動計劃,而不是在寫行動計劃的同時,還做出解釋和註釋。
李世民這麼寫倒不是為了圖省事,而是這個時期寫東西都是這個樣子的。
都是以簡短為主,儘可能的寫清楚要做什麼就行了。
剩下的全看個人理解。
如果理解不了,可以把當事人叫過來仔細詢問。
三省稽核奏疏的時候就是這個流程。
三宰們在理解不了某位大臣的奏疏以後,就會把當事人直接叫到三省裡問話。
如果當事人在外任職,就會傳信去問詢。
yetianlian。yetian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