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人民幣升值”這個舉措了,現在誰敢談誰就會倒黴,因為這就是一切矛盾的起源。
國與國之間,除非是俄羅斯和美國、華國和日本、日本和韓國這樣無法調節的矛盾關係,最後通常那些爭鬥都要轉化為妥協,雙方尋求一個都能接受的方案,這個事兒也就過去了。
前世的華國就是被美國嚇住了,又擔心和美國關係僵硬,會影響到自己的發展,讓老百姓受苦,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煙消雲散,所以最後從一次退讓到次次退讓,受苦頗多。
其實,矛盾是雙方的,這衝突的損失也是雙方的。
美國也有自己的許多弱點,只要你抓住了。一樣可以對他們展開攻擊,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今生有著蕭奇的策劃,第一次牛儒正頂住了巨大的壓力,最後使得美國妥協,那麼華國就有了底氣,第二次遇到這種事情。也基本上不會慌。
餘承生的年齡比牛儒正大,他通常喜歡一種中庸的態度,對美國的施壓並不是那麼的明顯,不過這一次是撞對了好時機,正好遇到了房利美和房地美鉅虧危機、美國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難,所以蕭奇只是略施小計,就能讓美國內訌的效果很好。
到了餘承生的這個位置,恩怨是一定要分明的。
他不一定會因為別人犯錯而從此記恨,但肯定要因為別人立功了而獎賞。否則也沒人會為他做事情。
況且,本來餘承生就把蕭奇看作子侄、忘年之交,又怎麼會忘記給他獎勵?
餘承生和牛儒正都是掌管金融方面的總體工作,不過牛儒正偏實業一些,餘承生偏向金融這一塊兒。
兩人都對央行有管轄的權力,不過餘承生要顯得熟絡一些。
這段時間,馬華特意帶著徐偉洪趕到了首都,寧願對香港的整合稍微慢一點。也要讓徐偉洪跑熟了央行這一塊兒。
憑藉著自己在銀行業的老關係,馬華在央行和商業銀行之間。還是有許多關係的,這也是他想要逐步交給徐偉洪的。
在華國做生意,永遠是關係最重要。
馬華從招行董事長辭職以後,他手裡的關係就是他最寶貴的資源。
蕭奇看重的也恰好是他的經驗和資源。
要說蕭奇對馬華可是重金相邀,他知道馬華來仙女銀行,為的可不是什麼為國家人民做貢獻。除了不服老之外,最大的吸引力自然就是可以讓他大展拳腳,以及豐厚的待遇了。
馬華也因此成為了仙女公司第五個副總裁,副總裁兼任仙女銀行董事長,擁有整個仙女公司0。5%的利潤分紅。年薪也創下仙女公司最高的5000萬,同時也成為了華國銀行業薪水最高的打工皇帝。
馬華看人還是很準的,他知道蕭奇不是那種過河拆橋的人,不會等到徐偉洪把手藝和關係都套取完畢後,就會趕自己離開。
如果蕭奇真是那樣,也發展不到今天的成就。
因此,蕭奇對他這麼誠懇,他也自然很認真的去教導徐偉洪,沒有那些小心思。
否則你要換了一個人來,肯定是除非自己退休了,不然肯定是一點資源都不願意交給別人的。
所以也可以這麼說,蕭奇看人,也是很準的。
話說回來,馬華帶著徐偉洪跑了這麼多天,應酬了那麼多人,雖然別人也很客氣,但他們想要的東西,還是沒有得到。
央行的人也不是傻子,你仙女銀行要求可以承擔網路支付業務的銀行中轉方,那不就是有了網路的存取款業務嗎?和正宗的商業銀行的區別,也就是一個線上下,而你們仙女銀行線上上罷了!
任何國家的金融系統都有著自私的性格,即便蕭奇已經跑到香港去收購一家銀行,這道關卡仍舊不好開。
不過大家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