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能聽到打工仔們一陣又一陣的吆喝、划拳聲,或者看到他們在酣戰方城。這已經成了我們城市中最常見的風景,不知道算不算也屬於天朝的時代潮流之一。
不過我發現,侄女兒似乎並不怎麼願意趕這個時髦,她除了和“老狗”一起之外,單人一般很少外出。聽“老狗”說,她經常只是呆在宿舍裡,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對於她在這個年齡居然會有老僧坐禪般的定性,我感到十分好奇,於是有一天,趁著聚會喝酒的機會,我坐到了她的身邊,開口相詢。
“侄女兒,我發現你不怎麼喜歡逛街,倒喜歡整天躲在宿舍裡。你一個人在宿舍裡面,幹些什麼呀?打毛線衣?”我問侄女兒。在我的印象裡,女孩子們都喜歡把編織毛衣當成一種消閒,經常是織好了拆,拆了又編,不厭其煩。
“不是,我看書呢。”侄女兒說。
“看書?”我愣了一下。現如今,社會喜歡看書的女孩子可不多,“什麼書這麼好看啊,看得連街都不想去逛?”我問道。
“逛街一點意思都沒有,還不如看書呢。”侄女兒說,“我從公司圖書館裡借來了好多書,可好看了!”
“是嗎?呵呵,你喜歡看書的話,我那兒倒有不少。我的書,很多連公司圖書館裡也未必有,你和你叔叔隨時過來拿都行。”我說。
這一次我真的沒有扯蛋。論其它東西,我可能沒有,但要是論書,公司裡估計沒幾個人能和我比。我這輩子似乎和書有緣分,只要見到了自己喜歡的書,就想據為己有,日積月累,藏書頗豐。我的那點兒工資,除了喝酒、抽菸,也基本上都耗在了買書上面,別無花銷。
“真的嗎?那可太好了!”侄女兒眼裡發光,顯得很興奮。
“當然是真的。這麼說吧,除了數理化之類的書,你想要看的,我估計基本上在我這兒都能找到。”
我也由衷地高興,以為發現了一顆酷愛學習文化知識的種子。
020 所謂酷愛學習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出自一個為追逐權、利而不惜出賣朋友的卑鄙無恥小人之口,但這句話的本身,卻道出了一個真理:知識有時候,確實能夠改變人的命運。比如明代有名的權宦王振,如果進宮之前肚子裡沒有點兒墨水,僅憑把下面那玩藝割掉,就絕對成不了當時太監們的最高領導和遺臭萬年的光輝榜樣。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北宋以後,歷代學生教育都把汪洙的《神童詩》作為蒙學篇,不是沒有道理的。汪洙同志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理由就是“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表明,事實上基本如此。且不要說當國家公務員需要文化知識,就是幹任何事,有知識也總比沒知識強。因此,對那些酷愛讀書學習的人,我向來欣賞有加。
然而這年頭,由於社會進步實在太快,似乎一切都被改變了。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接踵而來的新鮮觀點,總能給人帶來“世界真奇妙”的感覺。最明顯的是,為了緊跟時代步伐,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跟著快速轉變:當政府開始提倡“狠抓物質文明和經濟文明建設”時,聯絡到社會現狀,人們馬上就對此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第一,有錢真是他媽的好,想過怎麼樣的生活,就可以過怎麼樣的生活;第二,人何必活得那麼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及時學會享受才是真幸福。於是,忙於經商一心賺錢的人越來越多,忙於看無聊電視連續劇、玩電子遊戲和熱衷戀愛遊戲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勢所趨之下,肯自覺讀書學習的年輕人已經變得稀罕如國寶大熊貓,就連少年兒童也深受此風氣影響,逐漸淡化了對讀�